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張憲義叛逃赴美29年 口述紀錄將出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2-20 17:07


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在 1988 年出走美國,被視為台灣終結發展核武計畫的關鍵,張憲義在事發將近 29 年後,近期將在國內出版他的口述紀錄,除了介紹台灣發展核武的來龍去脈,也交代美國中情局和他接觸的經過,以及他出走的原因。(李人岳報導)

1988 年元月,中科院核能研究所副所長張憲義在沒有事先告知的情況下,帶著家人前往美國,並讓美方了解當時台灣發展核子武器的能力與進度,進而在元月 15 日蔣經國前總統過世後 2 天,派員突襲檢查核研所,拆毀相關設備,終結台灣的核武研發計畫。當時各界認為張憲義是早已被美國中情局 CIA 吸收的間諜而叛逃。事隔將近 29 年,張憲義接受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的訪談,近期在國內出版他的口述紀錄。


張憲義說,CIA 是 1982 年才與他接觸,而非他在美攻讀博士的 1970 年代初期,當時他與美方大約每隔兩、三個月會在士林夜市附近會談,美方主要關切台灣對於核武研發有關的採購項目、以及中科院與層峰的簡報會議內容,他回憶曾經做過改裝經國號戰機投擲小型核彈的可行性研究,不過他強調從未交付機密資料給美方。

張憲義認為,美國始終對台灣發展核武採取睜隻眼閉隻眼的態度,蔣經國總統也明確宣示「有能力、但不製造核武」,直到 1985 年參謀總長郝柏村默許中科院精進核武研發的能力,由兩年達到在半年內生產出核武,才真正牴觸了美國管制核武的紅線。他擔憂核武研發成果如果被具有政治野心的人士所利用,絕對將會危害台灣的安全;因此他決定出走,其實是要減少台美兩國因核武研發所產生的猜忌與緊張,增進台灣的權益、穩定。

(圖片:張憲義近照,遠足文化提供)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