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交所20歲了 商品發展策略將採「三足鼎立」
鉅亨網記者陳慧菱 台北 2016-12-16 10:29
台灣期貨交易所今 (16) 日成立滿 20 年。期交所自 1996 年 12 月 16 日成立籌備處迄今 20 年間,不僅主力商品-台指選擇權位居亞洲第三大指數選擇權契約,首檔匯率類商品—人民幣匯率期貨亦超越其他交易所同類商品,成果斐然。
在邁向下一個 20 年之際,期交所董事長劉連煜宣布,積極發展國內股價指數、國外股價指數及匯率類商品,立穩「三足鼎立」發展策略,並預計於明年 5 月上線盤後交易新制度,建構國際化及幾近全天候的交易新平台,帶領台灣期貨市場航向期貨新紀元。
台灣期貨市場自第一項期貨商品 -「台股期貨」上市 (1998 年 7 月 21 日) 後,陸續推出其他股價指數類、個股類、利率類、商品類的期貨與選擇權商品。
去年 7 月,更向前邁開大步,陸續上市首檔的匯率類商品 -「人民幣匯率期貨」,及首檔境外指數期貨商品 -「東證期貨」,目前共上市 26 種商品,總計有近 300 項商品在期交所掛牌交易。同時,2015 年台灣期貨市場年度交易量逾 2.6 億口,創下歷史高峰。
在各項商品表現方面:台指選擇權於指數選擇權契約全球排名第 5、亞洲第 3,其中,台指選擇權一週到期契約更為全球週選擇權商品第 1 名;台股期貨於指數期貨商品全球排名第 17、亞洲第 8;期交所在全球 78 家交易所中,為第 19 大衍生性商品交易所。
期交所第一個 20 年,已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未來將在此基礎之上,擘劃全新的商品、制度及資訊三大面向發展戰略。
第一、從國內股價指數類的商品發展主軸,轉變為「三足鼎立」的商品發展策略:
(一) 過去 20 年的台灣期貨市場商品發展軌跡:
1.1997 年到 2002 年草創時期中,期交所推出台股相關指數商品 (台股期貨、電子期貨、金融期貨、小型台指期貨、台指選擇權) 為台灣期貨市場奠下堅實的發展基礎。
2003 年到 2007 年這段成長時期,自股價指數類商品跨足至非指數商品,推出第一項非指數型商品—個股選擇權、第一項商品類商品—美元計價黃金期貨,擴增期貨商品範疇。
2.2008 年到現階段為新商品推陳出新時期,加速商品種類的多元化,包括新台幣計價黃金期貨及選擇權、個股期貨、加掛台指選擇權及小型台指期貨一週到期契約、ETF 期貨及選擇權、首宗匯率期貨—人民幣匯率期貨、首宗境外指數商品—東證期貨,及接續推出人民幣匯率選擇權、印度 Nifty50 股價指數期貨、歐元兌美元及美元兌日圓匯率期貨等,以多樣化的新商品帶動市場成長。
(二) 未來商品面發展策略:過去台灣期貨市場發展軌跡,係以國內股價指數類商品為基礎,並逐步擴展至其他非指數類商品。衡諸全球衍生性市場無疆界發展趨勢,各項匯率期貨商品、引進境外知名指數商品,可發揮金融進口替代功能。
因此,值此 20 周年之際,期交所亦確立未來商品規劃的「三足鼎立」發展策略 (a three-pillar strategy),包括:國內股價指數類、匯率類,及境外指數類商品等三大主軸。未來將在這三大主軸上,持續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新商品,期望為台灣期貨市場持續注入新的成長動能。
第二、從交易及結算效率的制度革新,到推動盤後交易新制等幾近全天候交易:
(一) 過去 20 年台灣期貨市場制度發展軌跡:期交所歷經第一個十年的快速成長,在 2006 年台灣期貨市場交易量首度突破 1 億口。
為提升市場交易效率,期交所自 2007 年起推出多項新制度,包括期貨商品引進造市制度、鉅額交易、盤前資訊揭露、新增一定範圍市價委託、股票選擇權履約價格間距新制、期貨市場遇證券市場暫停交易處理措施、期貨商辦理買賣申報整批撤銷作業等交易制度,及當日沖銷減收保證金、SPAN 整戶風險保證金、有價證券抵繳保證金等結算制度,大幅提升台灣期貨市場交易及結算效率。
(二) 未來的制度面發展策略:由於許多國外期貨市場交易時間均超過 20 個小時,提供幾近全天候交易的交易平台,期交所為提供交易人更長時間的避險及交易管道,逐步、漸進地延長交易時間。以往包括國內股價指數等主力商品,均交易至下午 1 時 45 分止。
2015 年起,延長陸股 ETF 期貨交易時間後,目前包括陸股 ETF 期貨及選擇權、匯率類商品及黃金類商品均交易至下午 4 時 15 分;另外,今年 11 月上市的印度 Nifty50 期貨,交易時間至下午 6 時 15 分,以涵蓋標的市場交易時間。
在有前兩次延長交易時間經驗後,期交所更積極規劃建構盤後交易平台,即於一般交易時段收盤後,開啟盤後時段交易,盤後交易時間一律交易至隔日凌晨 5 時。
盤後交易平台預計於明年 5 月上線,上線初期將掛牌台股期貨、小型台指期貨、台指選擇權、人民幣匯率期貨及選擇權及其他匯率商品,並可望再加入新的國外知名指數商品 (如道瓊或標準普爾 S&P 500 股價指數期貨)。透過盤後交易制度的實施,提供交易人如國外期貨市場一樣、幾近全天候的交易平台,推動台灣期貨市場邁向一個新的國際化里程碑。
第三、打造第 5 代高速交易系統,持續提升台灣期貨市場交易平台的高撮合度及高穩定性:
交易系統向來為期貨市場交易的中樞神經,期貨市場價格瞬息萬變,避險需求日增,為使交易人在最短時間內取得交易的價量行情,並完成交易,衍生性商品交易平台的高撮合能力、高穩定性,已成為交易系統必備要件。推陳出新的交易策略,也敦促系統平台提供相應的撮合速度,以吸引更多資金與動能入市,形成市場正面循環。
期交所在 2012 年上線第 4 代交易系統,尖峰處理容量每秒升速至 24,000 筆,上線以來,得以應付全球資本市場波動變化,屢創交易量新高。
為持續提供台灣期貨市場最新且最完善的資訊系統及備援作業,期交所積極打造第 5 代交易系統,不僅新增連線備援機制,確保期貨商資訊運作不中斷,尖峰處理容量每秒再升速至 48,000 筆。期交所期望,透過新一代交易系統使整體期貨市場交易效能提升,能為期交所、期貨商及交易人創造三贏局面。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