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魚含重金屬?食藥署:均衡攝取勿恐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1-28 10:52
記者李宛真/綜合報導
常聽說「多吃魚會變聰明!」魚肉裡究竟含有什麼成分,可以促進大腦發展呢?原因是魚產品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包括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質、ω-3 系列脂肪酸、維生素及礦物質等,非常適合男女老幼攝取。
但因全球海域汙染問題,目前幾乎所有的漁產品都可能含有微量重金屬,包括鉛、鎘及甲基汞;但食藥署表示,其實不必太擔心,只要掌握正確攝取漁產品的原則,即可降低吃進重金屬的風險。
重金屬進入人體的途徑包括食物、吸入灰塵、皮膚接觸及飲水等;而漁產品中重金屬的來源,主要是因為生長於受汙染的水體,透過食用受汙染的水藻及浮游生物等方式,使重金屬累積於魚類體內,並藉由大魚吃小魚的生物濃縮模式,導致越大型的魚類,體內累積的重金屬濃度會越高。目前我國對漁產品衛生安全之管理主要分為兩項:
(一)自農場到餐桌之食物鏈管理
由於重金屬在魚體內的汙染,大多來自於環境而透過食物鏈汙染食品,我國已建立環保、農政及衛生機關的聯繫機制,無論從源頭環境、農地或養殖水體發現汙染,或自後端(市場)產品抽驗發現濃度偏高等情形,就會立即透過跨部會的聯繫機制進行通報,以追查汙染來源並進行改善。
(二)訂定管制標準
我國已針對漁產品中較具危害風險的甲基汞、鉛及鎘等重金屬,訂有限量規範並列入監視。其標準是依據天然漁產品中重金屬含量背景值、國人漁產品之攝食量,以及是否對人體產生危害的毒性評估參數等,綜合考量後評估訂定。有鑑於此,凡是符合衛生標準的漁產品,一般人在正常攝食情況下,均可安心食用。
至於某些特定族群(如嬰幼兒、懷孕或授乳的婦女),可能對部分重金屬(如甲基汞、鉛等)的危害較為敏感;而住在漁村地區的居民,通常會吃較多的水產品,也屬於高暴露風險的族群,最好減少食用重金屬濃度偏高的大型魚類,如鮪魚、旗魚、鮭魚,並適量攝取各種其他的小型魚類,以達到補充魚類營養素及分散風險。至於喜愛品嘗魚類的消費者,也要注意均衡攝取各類漁產品,不要偏食特定的大型魚種。
坊間許多食品可能含有天然的微量重金屬,是否會導致健康危害?其實這與食物中的濃度及攝取量有很大的相關性,雖然魚類雖是飲食中重金屬暴露的來源之一,但所提供的營養也很豐富且多元,消費者不必過度擔心引發恐慌。【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
『新聞來源/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