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反對派領袖暗殺案 俄兵分三路調查 烏女模成焦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3-02 08:14


图片说明

逾7萬人在莫斯科悼念涅姆佐夫。  圖片來源:法新社/香港文匯報


俄羅斯反對派領袖湼姆佐夫遭暗殺背後動機眾說紛紜,當局循買兇殺人擾亂政局、伊斯蘭極端主義和「烏克蘭內部事務」3面調查。案發時與湼氏同行的烏克蘭女模特兒成關鍵證人,親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報章更指其族裔背景或兩人感情關係可能是兇案導火線。

香港《明報》綜合報導,55歲的湼姆佐夫(Boris Y. Nemtsov)上周五(2月27日)夜晚在莫斯科河大橋遇刺,身中4彈喪生。事發現場片段顯示,槍手早在現場埋伏,行兇後迅即坐上白色汽車逃離現場,下落不明。車牌顯示涉案白色車來自位處高加索地區的印古什共和國,這引起輿論猜測湼氏可能因持續抨擊車臣領導人卡狄羅夫(Ramzan Kadyrov)而惹來殺身之禍。

直接向普京匯報的俄羅斯調查委員會發表聲明指主要會循3個方向查案:一是暗殺旨在挑起俄國政局動盪,湼姆佐夫可能成為「某種犧牲的受害者」;二是案件與伊斯蘭極端主義有關,有證據顯示湼氏因法國《查理周刊》恐襲案的立場收到威脅;三是「烏克蘭內部事務」引發暗殺。委員會亦不排除血案涉及湼氏個人商業活動或家庭紛爭,但未評論他會否因敢言批評普京而受襲。

俄反對派中不少人堅信湼姆佐夫死於政治謀殺。湼氏是原定昨日舉行的反普京示威搞手之一,近日更打算公布違逆官方說法的俄軍介入烏克蘭東部衝突的證據,外界質疑親普京勢力因此報復。普京的發言人反駁指湼氏民望「僅比一個普通人略高」,當局毋須對這樣一個「不構成政治威脅的人」下手。

被視為克宮喉舌的俄羅斯報章Izvestia提出更具爭議的說法,指事件源於湼姆佐夫與事發時同行的23歲烏克蘭模特兒杜里特斯卡婭(Anna Duritskaya)的衝突。與俄安全部門關係密切的新聞網站Life News亦報導,杜氏在2011年結識湼氏,不久前更飛往瑞士打掉兩人的孩子,所以「不排除她也是造成此一事件的可能原因」。該網站引述杜氏母親稱,杜氏每月2至3次飛往莫斯科與湼氏相會。俄國電視台Vesti引述調查當局消息稱,杜氏來自烏克蘭,不排除有「烏克蘭痕迹」的行兇動機。另有人稱杜氏可能在不知情下被操作暗殺行動的人利用。

身為目擊證人的杜里特斯卡婭已成當局查案主要線索。根據其說法,她當晚10時左右在克里姆林宮附近咖啡店等待湼姆佐夫,兩人吃飯後在11時左右離開,想走回距克宮不足800米的湼氏家中,但行至莫斯科河大橋時遇襲。官方消息指湼氏離開餐館後被跟蹤,一名同謀向殺人者通報其行蹤。

俄羅斯反對派昨日將原訂的反普京示威改為悼念湼姆佐夫遊行,組織者指參加者多達7萬人,警方估計略多於1.6萬人,示威者紛紛舉起寫有「我不害怕」的紙牌,指湼氏是為了捍衛自由被殺。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亦有約6000人示威,部分人披上烏克蘭國旗,他們稱相信湼氏是主張烏克蘭休戰而遇害。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涅姆佐夫一直憂慮自己的人身安全,上月初接受俄羅斯雜誌《Sobesednik》訪問時,透露曾多次接獲死亡恐嚇,更指俄羅斯總統普京或會向他下毒手。

涅姆佐夫在訪問中表示自己「有點」擔心被殺,但仍未算非常害怕,否則便不會繼續率領反普京運動。他透露86歲母親對他的安全十分擔心,多次要求他不再批評普京,以免招致殺身之禍。

他遇害前數小時仍然接受電台「莫斯科回音」訪問,開咪前還與友人通電話。他在節目中鼓勵聽眾參與原定昨日舉行的反政府集會,又批評普京向烏克蘭動武,行為與納粹無異。

前晚有示威者於兇案現場聚集,以「普京殺了我的朋友」等口號指控當局策動暗殺。普京事後則向涅姆佐夫的母親發電報,形容兇案邪惡,會全力緝捕策劃及下手的人,令他們受到應得懲罰。(接下頁)

[NT:PAGE=$]

另外,立陶宛前總理庫比柳斯透露,2012年普京再任總統前後,俄羅斯出現大示威,涅姆佐夫當時憂慮會被捕入獄,一度考慮向立陶宛尋求政治庇護,他當時承諾必會批准請求。不過,涅姆佐夫最終還是選擇留俄。

涅姆佐夫暗殺案引起眾多猜測,西方報章及評論普遍把矛頭指向其政敵普京,稱普京目的是打壓異己,令反對者噤聲。不過,不少俄媒引述當局消息指,事件意在令俄國局勢不穩,幕後主使人或是伊斯蘭激進分子,甚至美國中央情報局(CIA)。

俄調查部門指事件屬挑釁,企圖危害國家穩定。俄媒Life News引述當局消息指,反對派圖藉事件顛覆政府,當中包括「外部及內部」勢力。《真理報》刊登美國韋恩州立大學生物學教授尼薩尼的文章,稱CIA或其傀儡企圖抹黑普京,它們指使殺害涅姆佐夫的機會「超過九成」。亦有傳媒引述自稱是調查小組的人士,指涅姆佐夫因無法完成「分化俄社會」的任務,因而遭烏克蘭殺害。

官方媒體《今日俄羅斯》引述的消息則指,案件或是伊斯蘭激進分子所為,報復涅姆佐夫針對法國《查理周刊》遇襲的言論。 

涅姆佐夫槍殺案內情仍然成謎,不同立場的傳媒及網民推測差異極大,總統普京、激進民族主義人士、伊斯蘭激進分子、反對派、涅姆佐夫女友杜麗茨卡婭以至西方國家特務等均被指為幕後黑手,令國家陷入分化。

俄羅斯親政府傳媒大都引述調查部門消息,避免提到涉及普京的指控,並提出暗殺事件各種可能原因,如Life News便披露杜麗茨卡婭不少內情。

微博twitter的意見相對更為分歧,不滿普京的人認為,即使普京沒直接指使暗殺,也在社會鼓吹仇恨情緒,對事件有責任。不過,親普京網民認為涅姆佐夫只是因私生活被殺,甚至指責有人企圖製造「烈士」,挑起反政府示威。

《明報》綜合報導,55歲的湼姆佐夫私生活複雜,除了交往4年的23歲烏克蘭模特兒杜里特斯卡婭,他在近20年內還起碼與3個女人生了3個私生子女。據其友人稱,他慶祝50歲生日時曾安排「所有妻兒」同枱吃飯。

湼姆佐夫在學生時代與韃靼裔的圖書館管理員艾哈邁托夫娜(Raisa Akhmetovna)結婚,兩人的獨女已30歲,任職記者。雖然有家室,但他公然周旋於不同女性之間,既跟42歲前電視主持人奧金佐娃(Ekaterina Odintsova)生下一子一女,2004年又與舊秘書科羅廖娃(Irina Koroleva)育有一女。2012年他被揭與名媛奧格湼娃(Anastasia Ogneva)在迪拜過聖誕,他也沒有隱瞞兩人已交往逾3年。他在2007年承認未與元配離婚,但聲言兩人不再一起生活。

另外,2011年國營傳媒公開一組6小時截聽電話,揭示湼氏曾以侮辱字眼,與別人談論著名女異見記者倫斯卡(Bozhena Rynska)和另一推廣環保的女性,迫使他要公開向當事人道歉。(接下頁)

[NT:PAGE=$]

湼姆佐夫在葉利欽時代上位,是當時俄羅斯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的推手之一,迄今與西方關係依舊密切,他死後西方領袖對其不乏讚譽之辭,《經濟學人》評論其死訊的文章以「自由派烈士」為題,讚揚他與其他俄國政治領袖不同,為人清廉。但在俄羅斯反對派不成氣候的當下,湼姆佐夫之死究竟有多大影響,實屬疑問。

不少俄羅斯人不滿湼姆佐夫在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問題上的立場,質疑他是「叛國者」。總統普京表態血案是「挑釁」後,他們亦紛紛表態支持普京,反駁外界對克宮角色的質疑,甚至暗示是國內自由派自己殺死湼姆佐夫,陰謀嫁禍普京。

專欄作家奧申斯基(Dmitry Olshansky)在事發後數小時暗示應歸咎於俄羅斯前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甚至炮轟國內自由派懷疑普京的人是「單純的綿羊」。霍氏因反對普京繫獄多年,去年突然獲釋後避走國外,但未減染指政壇之心,有份支持昨日原本是反普京示威的遊行。

湼姆佐夫街頭被殺,有評論形容令人想起前蘇聯崩潰後初期,擔心屢有政治人物被暗殺的狀况會捲土重來。《經濟學人》文章形容,今日的俄羅斯政府沒有舊時意識形態和鎮壓能力,但有可能淪落入大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在《惡魔》一書中描繪的道德退化和政治恐怖主義的景况,再有血腥事件在所難免。

這宗暗殺案難擺脫政治謀殺嫌疑,根據智庫研究,放眼全球,類似血案自1970年代以來呈上升趨勢,自1970至2013年,全球平均每年有15人因政治因素遭謀殺(1945至1969年間只有5人),當中約8%發生於俄羅斯與東歐。湼氏遇害原因未明,但統計顯示,29%政治謀殺受種族或分離主義情緒影響。

湼姆佐夫可能死因:

‧涉及同行女友情殺

有俄羅斯傳媒提出,事發時與湼氏同行但未受槍傷的烏克蘭女模特兒杜里特斯卡婭可能才是真兇,有消息指後者被迫墮胎而起殺機,亦有指她其實是在不知情下被利用,方便暗殺進行;不過,輿論多認為墮胎惹殺機欠說服力,警方亦只視女模為重要證人而非疑犯

‧普京政府政治暗殺

湼氏是原訂昨日舉行反政府遊行的搞手之一,俄羅斯反對派咬定湼姆佐夫之死是「政治暗殺」,矛頭直指近年大力打壓反對派的普京政府;但有分析認為克宮毋須冒瓜田李下之險行兇,畢竟俄反對派近年不成氣候,據報連湼氏盟友亦不相信克宮會直接下令殺人

‧反普京勢力插贓嫁禍

俄官方將調查是否有人企圖將湼氏變成政治受害者,令俄政局陷入不穩,有撐普京人士更質疑是西方特務所為,以在俄國挑起內部衝突;反對者指案發地點為俄政治心臟地點,保衛森嚴,外人行兇難輕易得逞

‧烏克蘭分離勢力阻爆料

俄官方不排除「烏克蘭內部事件」導致暗殺,強調當地交戰雙方都有「不附屬於任何權力的激進人士」,鑑於湼氏計劃提出俄軍介入烏東戰場的證據,分析不排除親烏國分離勢力的人士行兇

‧伊斯蘭極端組織殺人

據報調查人員稱「有證據」顯示湼氏因在法國《查理周刊》恐襲案的立場收到死亡威脅;不過,事前沒有迹象顯示湼氏受ISIS等伊斯蘭極端組織針對

資料來源:香港明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