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職場專業出現斷層只因年輕人不努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20 12:55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的 7-8 月失業率往往是全年最高峰,主因為學生離開校園步入職場中間的銜接期,畢業即失業的情況並不少見。近幾年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失業率雖然一年較一年低,但為何在職場的反應卻不是這麼樂觀? 如今,社會新鮮人面對的不僅是是否能找到工作這麼單一的議題,更多的是菜鳥們在職場上徬徨無助,不知道如何增進自己的專業,逐漸消磨掉信心與熱情。面對大時代環境造成的種種困境,多數職場老鳥認為此現狀出現斷層是因為年輕人的草莓心態。


職場老鳥們不妨想想剛剛踏入社會成為菜鳥時,是否都有過同樣的困惑與無助?每個人都有過不怎樣的菜鳥時期跟不怎樣的履歷表,那麼當初是怎麼成長到現在的階段呢?近期在網路上造成高度討論以及回響的一則影片,真實展現出了企業主及高階主管們,在面對不是很豐富漂亮的履歷時先入為主的否定心態。這支影片深刻表現出了現在年輕人的求職困境,讓許多網友感同身受。雖然影片的評價各有褒貶,但多數網友還是認同影片中所要傳達的核心理念,期望世代間能夠放下成見,給年輕人創造無限的機會。

不怎麼樣的 25 歲,誰沒有過?

 

但前輩們可能會認為,並不是自己不願意給出機會,而是多數的年輕人不受教,嘗試給過無數次的機會換來的可能是一場空。那麼,是真的一代不如一代,長江後浪推不動前浪了嗎?在一份民國七十六年的舊報紙中,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原來在台灣職場上長久以來一直存在世代對立的偏見。現在的五六年級生批評七八年級生為草莓族,但在這些「大人」還是年輕人的時候,也被前個世代譴責工作態度「只想玩樂、不肯吃苦」。 然而當初的年輕人變成大人後,也出現了所謂「換個位子就換個腦袋」的情況,往下抱怨年輕人不如自己有能耐,忘了自己當初也是那個被評為「不怎麼樣」的年輕人,與其嘴上抱怨不如起身而行,別讓台灣的就業環境處在這樣的不良循環。


▲在民國七十六年的經濟日報中,揭露了長久以來台灣職場的世代對立。(圖/翻攝自經濟日報)

然而要解決這樣的不良循環,我們不需要口號也不需要很崇高的理念,有時候只是簡單的「給予」罷了,許多的成功不會是憑空而來的,有時候往往是別人不經意的拉你一把,讓你在崎嶇的道路上少走一點彎路、在困境中多一點不同的選擇、在生活的態度中增加了正面的能量。先前大導演吳念真所拍攝的「感謝先生」影片,傳達了無私的 Giver 傳承知識,讓曾接受過幫助的他感念這樣的幫助,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 Giver,繼續滾動這份正面能量。不只網友瘋狂轉發,就連天后蔡依林、舒淇、導演柯一正、等名人也深受感動,「當我們有能力了,會不會記得我們曾經被幫助過?」紛紛在粉絲專頁上分享這份傳承的精神,除了回味當初受過幫助的感謝時,也同時反思如何將這份「給予」傳承下去。


▲許多名人紛紛響應「Be A Giver」,希望讓幫助繼續傳承下去。(圖/翻攝自臉書)

我們感激過去有貴人在最無助時拉自己一把,但現在當有能力時我們是否也該付出,拉這些年輕人一把?在這個非常特別的年代,資深世代能夠用較寬容的心,來面對每個年輕人、給予年輕人更多的機會,一起將台灣的社會推往更好的一個方向。許多企業或是名人已經開始響應 104 希望基金會推出的「Be A Giver」社會運動,希望能夠將知識專業及人生態度傳承下去,不再去抱怨或是帶有偏見的批判,而是找出問題的核心,並實際的付諸行動,帶領職場後輩未來成為中流砥柱。

 

『新聞來源/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