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林毅夫:發達國家若不結構性改革 恐變成日本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30 13:39


世界銀行前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全球貿易新常態與經濟治理新框架研討會」上表示,全球貿易新常態背後的原因,是發達國家經濟沒有走出 2008 年國際金融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後遺症。如果這些國家不推行結構性改革,經濟就很可能像日本,陷入所謂迷失的 20 年

據中新經緯報導,林毅夫分析說,金融經濟危機的爆發導致很多人失業,失業之後沒有了收入,消費自然就下降了,同時導致很多國家出現產能過剩,投資機會也相應減少。在 2008 年危機爆發時,全球貿易突然間出現「斷崖式」的下降,各國貿易突然減少,失業相應增加,包括中國沿海地區,有 2000 多萬名工人面臨失業的危險。


林毅夫認為,雖然發達國家達成協議,採取解救本國的金融機構、採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堅持開放的貿易等政策,使 2008 年經濟危機避免了類似於 1929 年的經濟大蕭條,但經濟衰退並沒有避免。這場危機爆發至今,已經過 7 年時間,目前,發生危機的發達國家並沒有完全復甦,如果其經濟不復甦,那麼這些國家的需求就會減少,自然會影響國際貿易的增長。他說「這種情形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變成一個新常態。」

針對這些發生危機的國家,林毅夫的「藥方」是 -- 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他解釋說,對發達國家來講,結構性改革的內容包括,工人減少工資、減少福利、金融機構去槓桿、政府減少赤字。他指出,如果這些國家不推行結構性改革,經濟就很可能像日本,陷入所謂迷失的 20 年;只有發達國家進行結構性改革,讓其經濟增長,全球經濟貿易才能恢復常態。

林毅夫在 2009 年在世界銀行擔任首席經濟學家,見證了這場全球金融經濟危機,那時的他就在思考,如果貨幣貶值不可行,是否還有其他替代方案,能讓發達國家創造就業機會,來對沖它結構性改革收縮可能增加的失業機會?

林毅夫提出,將全球基礎設施投資作為發達國家的結構性改革創造空間的替代方案。值得注意的是,發達國家基礎設施基本已有,新增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少,但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瓶頸到處都是,因此可以去發展中國家投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此舉不僅可以為發達國家創造足夠多的出口、提供足夠高的就業,讓發達國家去進行結構性變革,恢復正常增長;同時,可以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生產力水準、促進經濟增長、支撐其有足夠收入償還負債,達到全球的「雙贏」。

具體到發展中國家,除了要有基礎設施,還必須有產業結構的變遷。中國經濟 80 年代以後快速發展,目前工資上漲非常快。中國的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失掉了比較優勢,面臨向國際轉移的機會。這次轉移的機會,是所有發展中國家、低收入國家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林毅夫說,發展中國家,首先必須改變思路,多邊機構、雙邊機構,也必須改變思路,才能夠抓住這個機遇。如果能抓住這個機遇,對發展中國家來講,能夠進入一個動態的經濟增長,收入水準能不斷提高,就業也能不斷增加,很可能像東亞這些經濟體一樣,實現 20 年、30 年的快速增長;對於發達國家,能夠創造結構性改革的空間,讓它經濟恢復到常態,貿易才能恢復常態。

他預計,這一次常態恢復以後,非洲、南亞等這些全世界人口達到 50% 以上的勞動力,將進入到整個全球貿易體系當中。它將帶來經濟增長和貿易增長,甚至可能會比上一輪貿易增長更快。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