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名義負息怪象叢生:存款流失貸不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6 09:50
交通銀行(601328,股吧)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羅家聰撰文指出,傳統以來,名義負利率並不可行,但自歐、日兩大央行亦強推甚至愈做愈過分以來,負利率又彷彿非不可行,對這方面研究亦如雨後春筍涌現,其一是支持負息的國基會。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該文詳細研究負息對銀行的影響;這里則取其幾方面的宏觀關系作討論。
圖一顯示了歐元區住戶新造存、貸息的關系。正常情況下兩者成正比,息差約1厘,線性代表息差穩定;但這只及至2014年中前的正息年代為止。打後,雖仍線性正比,但負息下,存息有跌得快過貸息跡象。貸息跌速慢了,變相刺激貸款的作用亦減了。
近零時存息跌得快過貸息,意味銀行凈息差可能在負息之下不跌反升。圖二所見,凈息差於存息零線前後呈U形關系。即是說,銀行不會因為存息變負而將貸息也變負,到底借錢出去無理由還要付息,可見負存息下銀行兩邊賺,貸款增長不會因而受惠。
負息除對刺激貸款作用有限外,亦制造了些怪象。圖三所見,當利率曲線上斜時,貨幣流通增幅較低,但當利率曲線下斜時,貨幣流通增幅顯著加快。即當預期利息跌,甚或負時,存款流走速度或顯著加快。那麼這個影響會延續多久呢?
圖四所見,每個國家不同,但貨幣流速加快普遍可延續三季。
其實國基會研究員的結論一樣,即使息可減至零以下,但卻作用有限,此路不通。(文章來源:hket)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