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理財

鉅亨投資雷達》黃金交叉!生技的三大看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0 18:20


美國勞工部 16 日公布,8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月增 0.2%、高於 7 月的持平與市場預期,排除食物與原油價格的核心 CPI 更是年增 2.3%、高於 7 月的 2.2%。相較之下,Fed 偏愛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 (PCE) 平減指數」則僅年增 1.6%,仍低於 Fed 預設的 2% 目標。            

新聞來源: 鉅亨網 2016-09-19

鉅亨解讀

9 月 16 日,NBI 生技指數單日上漲 0.53%,季線 (60 日) 成功穿越年線(200 日),從 6 月底的低點以來,生技類股累積上漲超過 20%,剛黃金交叉的生技類股,正準備聚氣上行。

1. 醫療成本上漲,相關類股獲利增
醫療保健業獲利狀況佳
資料來源:Bloomberg,鉅亨網投顧整理;資料日期:2016/9/19。此資料僅為歷史數據模擬回測,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在不同指數走勢、比重與期間下,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
資料來源:Bloomberg,鉅亨網投顧整理;資料日期:2016/9/19。此資料僅為歷史數據模擬回測,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在不同指數走勢、比重與期間下,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

 

美國 8 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 2.3%,再度超過聯準會 2% 的目標,其中 8 月醫療保健價格年增率為 4.9%,今年以來平均年增率高達 3.5%,增長幅度明顯高於整體物價年增率,醫療保健價格正是美國物價上漲的主因。美國醫療保健價格年增率上漲時,增加的售價往往代表相關企業獲利狀況轉佳,從上圖可看出,從 2014 年以來,醫療保健價格年增率加速上升,標普醫療保健類股每股盈餘年增率也跟隨走高 (截至今年第 2 季,過去 12 個月每股盈餘年增率為 11.2%),強勁的企業獲利狀況有助支撐相關類股的表現。

2. 醫療保健價格受需求推升

對於醫療保健相關企業來說,儘管美國醫療保健價格上升,但實際消費及需求卻依然成長,則是另一大好消息。8 月醫療及個人保健商店零售銷售年增率跳增至 10.7%,今年以來平均年增率為 7.7%,遠好於醫療保健價格的 8 月及今年以來平均年增率,也優於整體零售銷售年增率 (今年以來整體零售銷售年增率平均為 2.9%)。除了價格能夠上漲,消費者實際花費同步的增加,更加有助醫療保健公司股價的上漲。

3. 第四季旺季即將來臨
第四季為 醫療保健類股旺季
資料來源:Bloomberg,鉅亨網投顧整理;資料期間:2006-2015,資料日期:2016/9/19。此資料僅為歷史數據模擬回測,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在不同指數走勢、比重與期間下,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
資料來源:Bloomberg,鉅亨網投顧整理;資料期間: 2006-2015,資料日期:2016/9/19。此資料僅為歷史數據模擬回測,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在不同指數走勢、比重與期間下,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

 

除了醫療保健價格上漲、醫療保健商店零售銷售大增外,全球重要醫學年會大多於第 4 季舉行,也讓第 4 季成為醫療保健類股的旺季。從 2006 年至 2015 年,第 4 季標普醫療保健類股平均上漲 3.4%,過去 10 年上漲機率高達 70%,平均上漲幅度為各季度中最佳,也優於同期間標普 500 指數表現,醫學會議可望成為醫療保健類股第 4 季的上漲助力。

鉅亨投資策略

基金操作上,建議如下:

醫療保健有落後補漲潛力

截至 9 月 16 日,NBI 生技指數及標普醫療保健類股近 6 個月分別上漲 18.09% 及 9.17%,參考過去兩者走勢後,醫療保健類股存在落後補漲機會,加上美國相關消費及價格確實轉佳,建議投資人搶先佈局同時有醫療生技及照顧產業的股票基金。

>> 三利多支持,生技再度上攻

鉅亨網投顧 獨立經營管理

本資料僅供參考,鉅亨網投顧已盡力就可靠之資料來源提供正確之意見與消息,但無法保證該等資料之完整性。內容涉及新興市場部分,因其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與經濟情勢穩定度可能低於已開發國家,也可能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之影響,匯率走勢亦可能影響所投資之海外資產價值變動。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投資人應依其本身之判斷投資,若有損益或因使用本資料所生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應由投資人自行負責,鉅亨網投顧無須負擔任何責任。請勿將本資料視為買賣基金或其他投資之建議或邀約。本資料所示個別公司係為說明或舉例之目的,並非推薦個股之投資。

投資人投資以高收益債券為訴求之基金不宜占其投資組合過高之比重。由於高收益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甚高,故基金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投資人應審慎評估,該等基金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之投資人。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