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保險"如何拉動"大銀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內首家銀行系保險公司試點交銀康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交銀康聯”)以全新面貌現身,“銀行系險企”將掀起多大波瀾,被銀行業及保險業諸多市場主體所關注。
然而,目前已經確定的幾家銀行系保險公司——交銀康聯、恒安標準,以及太平洋安泰,都屬于合資壽險公司,其在國內壽險市場的份額也較小,“大銀行、小保險”的格局顯而易見。目前,銀行所投資的保險機構,短時間內很難為其提供實實在在的利益。
“銀行從保險行業獲取利潤主要有兩種方式,即代理銷售收入和保險經營利潤。”聯合證券分析師張黎認為,從代理銷售收入來看,由于被參股的主要為小保險公司,份額小、知名度低,在代理銷售上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可以預見,參股銀行為盡可能多地賺取該項無風險的收益,仍將采取非排他式的代理銷售,基本不影響其代理的其他保險公司產品銷售。
另外,從保險經營利潤來看,壽險是個需要積累、無法速進的行業。壽險經營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銀行要容忍前期業務擴張的較長期持續虧損,考慮到銀行參股保險均非全資,因此對旗下保險公司手續費進行大幅減免的動力并不大,即使減免,“羊毛也是出在羊身上”。
張黎分析認為,對于參股保險的銀行而言,代理銷售收入基本無風險,而追求保險經營利潤則存在較高風險,未來不排除經歷前期擴張的持續虧損后,銀行的主要精力重新回到代理銷售收入上來。目前多家合資保險公司外資股東的部分退出已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這種可能性。
與此同時,壽險經營對專業人才(精算、財務等)的要求很高,而銀行參股的小保險公司人才建設相對落后,在國內保險專業人士稀缺的背景下,優秀專業隊伍的搭建同樣需要大量資金和精力的投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