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回復投連險昔日榮光,變額年金險最遲年底面市

鉅亨網新聞中心


投連險、萬能險、分紅險風水輪流轉的局面有望增添新成員。本報獨家獲悉,由保監會牽頭,多家險企正在研發一種變額年金保險,試圖通過產品改良和全新的包裝,重振投資型保險的雄風。

近日,一份《變額年金保險產品試點名單》顯示,光大永明、華泰、泰康、金盛、聯泰大都會等數十家中外保險公司名列其中。據悉,最遲年底前變額年金保險將上市。

國外變額年金保險已成市場主流。業內人士認為,國外有相應金融工具可以對沖風險,而國內資本市場不成熟,此類產品面市后將為保險資金的運作和風險控制帶來壓力。

小規模試點


知情人士透露,這類產品也處于小規模試點階段,必須有2年以上成熟的投連險運作經驗的公司才可參與。目前很多保險公司產品基本研發完備,已經上報保監會。

據了解,變額年金保險是一種年金與變額保險特性相結合的商品,也是投連險的一種。保險公司把收取的保險費計入特別賬戶,主要投資于公開交易的證券,并且將投資紅利分配給參加年金的投保者,保險購買者承擔投資風險,保險公司承擔死亡率和費用率的變動風險。

對投保人來說,購買這種保險產品,一方面可以獲得保障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以承擔高風險為代價得到高保額的返還金。

“可以說這款產品的風險介于投連和分紅之間,但又不同于萬能,設計的初衷也是豐富目前的投資型保險產品。”一位參與產品研發的人士稱。

目前,這種變額年金保險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十分流行,是當地投資型保險的主打產品。據統計,美國投資型保險商品占保險市場五成以上,投資型保險商品中的年金保險占七成以上,其中含有保證領取期間變額年金(或者期滿一次性取出保障金額)保險占六成以上,成為市場的主流。

國內雖然有眾多分紅型年金產品,但非純粹的投資所得,因此算不上標準變額年金保險產品。

早在 2000年,太平洋安泰人壽曾推出一款類似“萬能型”變額年金的產品。由于風險等各方面考慮,如今該產品已經退出市場,僅保留老客戶的存續賬戶。

“保監會對這塊也比較謹慎,只允許有強大外方股東力量、投連險收益良好的保險公司參與試點,試點時間可能長達3年。”相關人士稱。

投資壓力

不久前,保監會組織試點單位召開了一次變額年金保險產品研討會,再次重申產品的風險控制和試點細則。

光大證券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產品給投連險嵌入了萬能的保證方式,對保險公司資產管理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此次試點的企業主要是有運作經驗的外資公司,希望借助外方股東多年的海外投資型保險運作經驗,并借助旗下投資資源,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如光大永明、金盛人壽、聯泰大都會,另外以往投連險業績比較好的單位也納入試點,如泰康人壽。

知情人士透露,這項工作可以說是自下而上爭取的結果,一家合資保險公司人士說,從幾年前的設想,到調研開發,幾經溝通,保監會最終認可了產品設計理念。目前各家產品已經上報保監會,每家一款產品,近期有望批復,即使推遲也會在年底前面市。

雖然變額年金保險本質上屬于投連險,但是因為不同的理念和新增的保底收益,一定程度上把投資者的風險轉移給了保險公司,對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是個很大的考驗。

為此,試點辦法還要求除了試點公司,其他險企不得在保護期內運作此產品。“這個保護期可能長達2-3年。”知情人士稱。

除了正常的產品創新,目前市場上投連險、萬能險節節敗退,分紅險獨大的局面也是促成此次產品探索的重要原因。

保險三大險種向來有風水輪流轉的現象。招商證券分析師羅毅表示,人壽保險市場的產品結構受保險公司和代理人的影響非常大,幾家大型險企的產品路線和營銷策略對整個保險市場起著導向作用,他們在市場震蕩時期選擇力推相對穩定的分紅險造成了現在分紅險一枝獨秀的局面。另外,新會計準則對于投連、萬能險保費認可度的降低,也促使保險公司更愿意推廣分紅險。由于目前市場上個人客戶人數和資金量較少,保險公司也沒有太多精力開發和管理多樣化的投資選擇,使得投連險目前供需均顯不足。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不少公司把分紅險宣傳成投資型產品進行銷售,保險公司保費大增,投資卻沒有出路。同時,分紅險中躉交以及短期比例的提高也會加大其期滿給付高峰的壓力,保險業也正面臨著行業核心競爭力弱化以及巨大投資壓力的隱憂。

這樣的現狀其實已經引起了行業的重視,平安壽險某人士稱,“我們目前正在開發新形態產品,希望融合萬能險和分紅險的特點,同時又可納入分紅險計入保費收入序列。”

不過,一向激進的平安人壽并不在此次試點之列。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