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大明宮被拆景觀確系違章,部分建筑也手續不全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大明宮遺址內最宏偉的建筑丹鳳門上,懸掛著“決戰十五天,打勝攻堅戰”的標語。在3.5平方公里大的園內,隨處可見緊張施工的場面。雖然距離10月1日開業還有一個月時間,但慕名而來的游客卻和工人一樣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園內找到了三處被拆的建筑,保守估算,面積總和超過1000平方米。多位考古專家表示,根據《國家文物保護法》,在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地建任何沒經審批的建筑都系違章建筑。

代表國家文物局來考察的中國社科院著名考古專家安家瑤還對《每日經濟新聞》透露,除了被搬走的三處建筑外,還發現部分建設手續不全或申報不及時。不過,大明宮方面卻未對記者正面證實。

專家定性為“違章建筑”


據了解,三個建筑的拆除,從國家文物局相關專家考察到最后拆除,大概用了十五天時間。

不過,雖然大明宮保護改造辦公室主任周冰并不認同其為 “違章建筑”,但一位知情人士和當時考察的專家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是被國家文物局叫停的。”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張曉梅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根據《國家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在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地建任何沒經審批的建筑都屬于違章建筑;陜西省考古隊一位人士也稱,根據《國家文物保護法》,未審批建筑肯定屬于違章,除了拆除外,還要接受相應罰款。

那當初為何又要修建這三處建筑?對此,周冰表示,這三處其實不是“建筑”,而是“景觀”。當初之所以要建,主要是為了展示大明宮遺址的風貌。只是后來為了“申遺”,由于部分專家和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根據“申遺”需要,才將它們“搬走”。

拆除景觀首度曝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現場看到,這三處“景觀”無論從占地面積還是規模來講,都比較宏大。記者通過一位知情人士首次了解到了三處“景觀”的名稱,其分別為“丹陛望月”、“崇明門”和“宣政殿”。

“崇明門”位于大明宮遺址核心景區含元殿與太液池之間東部,知情人士提供的一張未拆除前照片顯示,“崇明門”建筑風格獨特,主要為5棟高約10米左右的單體雕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看到,雕塑已被拆走,只剩下兩個被塑料包裹起的銹紅色鋼結構建筑,粗略估算,“崇明門”占地面積超過300平米。

從“崇明門”向北大約走1000多米就是唐代皇家池苑太液池,沿著太液池向西,就是“丹陛望月”廣場,違章建筑主要是在廣場修了一個占地面積近1000平米的巨型花雕。目前,花雕也被掀走,裸露出沙石和泥土。而“宣政殿”則位于含元殿北部,“崇明門”西部。

北京大學考古專家周雙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保護遺址角度講,在遺址上面修建大型建筑都可能會都地下文物造成影響,因此,建設之前都需要仔細研究。

部分建筑手續不全

安家瑤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搬走的三處建筑之外,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還發現了部分建筑存在問題,如手續不全和申報不及時等。安家瑤稱,目前已經要求相關方面及時補辦手續。

對此,周冰沒有正面回應,他用了一個比喻做了回答,他稱,“你家里如果裝修,在裝修后期時,可能也會對一些布局做一個調整。”

不過安家瑤并未透露問題建筑的數量,只對記者稱,“目前發現的手續不全或申報不及時的建筑數量不多,只是個別,也不會影響整個保護工程。”

而部分人士對后續建設也有些疑慮,稱如果手續在補辦過程中出現問題,是不是有些建筑可能也會被搬走的。對此,周冰表示,“目前大明宮遺址僅發掘了不到20%,考古還要持續50年到100年。在這個過程中,不排除為了‘申遺’對一些建筑做出調整的可能,但都建立在保護遺址和通過相關審批的基礎之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相關人士處了解到,國家文物局將建立一個長效機制,及時管控大明宮遺址內的任何建設和變動。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