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上海證券:轉型陣痛不等于二次探底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上海證券指出,當前正在編制的“十二五”規劃,其研討重心已從短期經濟刺激轉向謀求中期結構調整;中國經濟金融體系的主要問題是流動性過剩而不是不足。中國投資仍能維持較高水平;經濟轉型使資本市場更多地表現為結構性變動,而非風格轉換。

上海證券6月28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從經濟成長階段的角度,當前中國經濟仍然處于起飛階段:投資率依然高企,規模依然龐大的“雙順差”依然能為經濟騰飛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在當前中國經濟的后起飛階段,中國經濟面臨著全方位的轉型需求:貿易順差大幅收窄、外匯占款為主的貨幣投放渠道逐漸改變、貨幣深化進程將逆轉。

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顯然已對經濟的可持續運轉造成了影響:實體部門的資源被過多的吸引到房地產和金融上層領域,實體經濟的基礎受到削弱。結構調整步履維艱,經濟轉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結構調整必定是個緩慢的過程。如何在保證速度和就業的同時,優化結構,是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中國面臨的一對矛盾。

政策焦點和調控重心轉向結構調整:當前正在編制的“十二五”規劃,其研討重心已從短期經濟刺激轉向謀求中期結構調整。消費性投資轉向生產性投資:在未來的經濟轉型階段,以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和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生產性投資率將上升。總量擴張的單一目標轉向多目標:在后起飛階段的經濟轉型期,保持經濟繼續快速增長的同時,要進行相應的社會變革,將更注重“經濟發展”而非“經濟增長”。


中國財政依然穩健,總體上我國的財政體系還是健康的,中國目前的債務率要遠比西方國家低。我國財政支出增長具有非周期性。西方國家財政“自動穩定器”功能在我國并沒有得到體現。中國經濟金融體系的主要問題是流動性過剩而不是不足。中國投資仍能維持較高水平。

正是經濟轉型造成了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背離現象。資本市場整體表現仍然反映著舊有的經濟增長模式,但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動力和結構已經開始發生改變。反映市場整體的綜合指數,受資本市場現有行業和企業分布結構的影響,仍然主要由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決定。正常經濟增長情況下,經濟轉型使資本市場更多地表現為結構性變動,而非風格轉換。

(馮迪昉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