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十二五期間銀行業總資產超192萬億 不良率為1.59%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04 16:25


和訊銀行訊息 11月4日下午,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副局長廖媛媛在中國銀行業盤點“十二五”展望“十三五”發布會上表示,“十二五”期間,銀監會成功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有力地推動了銀行業的改革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平穩健康增長。

銀行業經營實力不斷提升


廖媛媛強調,“十二五”期間銀行業改革發展取得了長足的提升。截止2014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的數量達到了4091家,境內的機構網點21.63萬個,基本實現了城鄉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穩步推進,市場活力不斷增強,目前已經開業5家民營銀行、6家民營金融租賃公司和2家民營消費金融公司。全國設立村鎮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間,民間資本占各類機構總資本的比重分別為72%、86%和56%;民間資本參與重組信托公司34家,資本占比超過了45%。

截止到今年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總額達到了192.7萬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了102.2%,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額分別為178.2萬億元、14.5萬億元,分別比2010年末增長了99.2%和148.4%。銀行業平均資產利潤率、資本利潤率,分別為1.2%和16.1%。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從2010年的40.2%下降到2015年9月的27.8%。

會議還指出,截至2015年9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9%,撥備覆蓋率167.7%,貸款撥備率3.26%,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13.15%,其中一級資本充足率10.99。

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斷提升

廖媛媛指出,“十二五”期間,銀監會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國家戰略及經濟發展試驗區建設、戰略新興產業、文化產業、保障性安居工程、鐵路建設等重點領域信貸支援力度。目前基礎設施行業貸款余額超過19萬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51.1%;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余額1.8萬億元,比2011年末增長276.6%,是一個跳躍性的增長。民生消費的領域支援力度也日益加大。服務業各項貸款余額43.35萬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了88.5%。個人貸款余額18.2萬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128.7%。

在普惠金融的需求滿足度方面,截至到三季度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到22.54萬億元,比2011年末增長了82.7%,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4.7%。小微企業的貸款戶數達到了1183.3萬戶,同比增長了7.4%;小微企業的申貸獲得率是90.6%,較上年同期增加了1.5個百分點,實現了“三個不低於”目標。同期涉農貸款(不含票據融資),涉農貸款的余額達到了25.6萬億元,同比增長11.7%。銀行業金融機構還通過設立社區銀行、小微支行,逐步實現城市社區和鄉鎮的金融機構全覆蓋。

在化解過剩產能和發展綠色信貸方面,截至到今年6月末,綠色信貸的余額是6.64萬億元,比2013年6月末增長了36.63%。

另外,通過加強存貸款定價管理、清理收費項目、縮短融資鏈條、提高貸款審批和發放效率等措施,進一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截至2015年6月末,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46%,比年初下降0.46個百分點,到三季度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還在繼續下降。

銀行業風險管控能力不斷提升

不斷健全公司治理,完善“三會一層”組織架構,加強獨立運作、有效制衡、協調發展的公司治理運作機制和向社會公眾披露經營管理資訊的市場約束機制建設,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加強。 銀行業金融機構也進一步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明確董事和監事的履職標準,建立健全董事和監事的履職評價體系,建立並完善董事和監事履職與誠信的檔案,建立公正透明的高管人員薪酬機制和員工績效考核機制。

此外,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健全分工合理、職責明確、報告關係清晰的內部控制治理和組織架構體系,制定較為全面、系統、規範的業務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內部控制評價制度。

同時,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框架。科學確定發展戰略和風險偏好。結合自身資源的稟賦,制定差異化競爭的中長期發展戰略,銀行發展戰略由“講增速”向“講轉速”轉變;由“講數量”向“講質量”轉變;由“講占比”向“講戰略”轉變。按照既定發展戰略,確定與自身風險管理能力相匹配的風險偏好、業務結構和經營管理目標。推動風險治理體系改革,構建穩健的風險偏好框架,大幅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風控全面覆蓋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等領域,建立健全定點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培育良好的風險文化。

在“十二五”期間,銀監會還在部分銀行試點實施了資本計量高級辦法,推動銀行提升量化風險的管理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銀監會在“十二五”期間還采取各種措施,有效防控平臺貸款、房地產貸款、產能過剩、理財、農業等重點領域的風險,這是第三大方面風險管控的提升。

銀行業改革開放的水平不斷提升

廖媛媛表示,在“十二五”期間,銀監會對整個農村合作金融體系的改革比較滿意。

一方面,銀行業機構改革穩步推進,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機構改革全面推開,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顯著進展,農村信用社縣市統一法人改造基本完成,資本質量明顯提高,股權結構顯著優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實收資本由2010年末的3461億元增加至2015年9月末的7220億元,幾乎翻了一倍多。法人股比重由33%提高至52.5%。農村商業銀行組建穩步推進,截至到2015年三季度末,全國共組建農村商業銀行830家,比2010年末增加725家,農村商業銀行占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總數的37%,資產規模占比達到了61.5%,成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創新發展的引領者。同時,管理體制改革逐步深入。農村信用社省聯社出臺了規範省聯社法人治理和加強行業審計體系建設的制度,開展辦事處改制區域審計中心試點,利用市場化手段,先后處置近百家問題機構,46家高風險農村信用社完成財務重組,並同步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得到化解,逐步走向良性發展軌道。

另一方面,銀行業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銀行業“走出去”和“引進來”工作有序推進。截至2015年9月末,中資銀行已在5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200多家分支機構,共有52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在華設立了40家外資法人機構、109家外國銀行分行和174家代表處。

同時,銀監會積極參與雙邊和多邊談判(包括內地與港澳、中美、中歐、中韓、中澳、中巴等投資協定和自貿區協定談判),在互惠互利前提下提高銀行業對外開放水平。

銀行業監管能力和有效性不斷提升

第一、監管法規體系更加完善,形成了涵蓋各類機構、業務及公司治理、風險管理、資本等方面的審慎監管法規體系,基本實現了對銀行體系全方位、系統性監管。

第二、監管工具更加豐富。形成了包括不良資產率、流動性比率、撥備覆蓋率等在內的行之有效的監管“工具箱”。充分吸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教訓,進一步完善審慎監管政策工具,探索運用逆周期資本、動態撥備、貸款價值比率等逆周期監管工具,增強銀行業應對經濟周期性波動和結構性調整的能力。加強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監管,實施系統重要性附加資本要求,制定恢復和處置計劃。同時,加強銀行業整體的系統性風險分析與監測,開展多種壓力測試。

第三、監管的架構更加科學。對內設機構重新進行職責劃分,強化監管主業,把資源向監管傾斜,提高專業化監管水平,強化依法監管,法有授權必盡責,提升監管威懾力,強化權責厘清,簡政放權,為創新預留空間;強化頂層設計,統一標準,推進政策和規制統籌;強化金融服務,歸並功能監管,促進為民監管,提升服務合力。

“十三五”期間銀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

廖媛媛表示,從國際方面來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距今已經有七年多,世界經濟的整體仍然處於危機后的修復階段。從國內看,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的區間,但是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壓力,也給銀行業發展帶來了挑戰。

一、經濟發展的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給銀行業風險管控帶來挑戰。 二是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給銀行業的經營模式帶來挑戰。 三是綜合化經營,給銀行業內外部管理帶來挑戰。 四是經濟金融全球化,給銀行業競爭發展帶來挑戰。

同時,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不僅給銀行業發展帶來挑戰,同時也給銀行業改革發展的機遇。

第一、要更加注重創新和改革。創新改革是推動金融深化與發展的重要抓手,是提高資源設定效率的有力工具。要在銀行業體制改革創新上下功夫,著力提高行業的競爭性,積極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增加市場活力,推進非銀行金融機構專業化的發展,引導各類銀行業機構合理定位,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

第二、要在業務管理的創新和改革上下功夫,推進銀行優化信貸結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銀行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資訊技術,積極適應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趨勢,豐富金融產品和市場層次。

第三、在風險控制創新改革上下功夫。一方面建立健全與各項創新相匹配的風險管控能力,使銀行業服務水平不斷地開拓創新。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普惠金融的發展,要完善和落實小微企業、“三農”和特殊群體等薄弱領域金融服務政策,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基層地區合理版面,促進融資性擔保機構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加大金融支援雙創、四眾、創新發展戰略力度,為科創企業提供有針對性、持續性和體系化的金融服務。最後,要注重全面推進綠色信貸。大力支援綠色、循環、低碳的經濟發展,積極開展能效融資、碳排放權融資、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等創新的金融業務,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推動金融服務綠色化,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

第四、要更加注重雙向開放。始終堅持公平競爭、同等待遇的原則,不斷提高銀行業市場準入的透明度,進一步擴大銀行業對外開放,支援銀行業走出去和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來華投資經營,積極參與國際金融規則的制定,促進國際經濟金融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

第五、要更加注重金融的安全。穩健安全是銀行業持續改革、健康發展的前提,首先是要持續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信用市場、流動性操作風險等方面的識別應對能力,加強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加強資訊科技安全系統建設,充分發揮監管者的主動性和前瞻性,堅持風險為本的監管原則,進一步強化風險監管,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合法權益,不斷提升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監管有效性,維護銀行業安全穩健運行,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