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經濟學人:坐等經濟復甦 救不了美失業災難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 綜合外電 2010-08-27 20:30


  

美國經濟一年前即中止衰退,失業問題卻變得空前巨大。美國7月官方失業率達9.5%;長期失業者(6個月以上)占45%,創1930年代以來新高。從請領失業金的人數看,短期內狀況可能還會惡化。


美國政界對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已有普遍共識,引發爭論的焦點則在於-是否應擴大財政或貨幣政策刺激,來催升總經需求。

失業率攀升,經濟成長遲緩可謂直接原因之一。但還有其它問題,是美國立法人士較少關注之處:其中之一,是美國勞工市場「喪失效率」,意即待業者無法滿足雇主的技能需求。在經濟衰退的裁員潮中,失去工作的大多是營建與製造業的中低階技術勞工。

延長失業補助確有必要,但壞處是降低了人們儘快找工作的動機。長期失業下來,反而影響了覓職意願。種種因素,均侵蝕了美國就業市場的彈性。

美國勞工市場的效率一旦降低,「結構性」失業率便會提高--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從危機前的5%升至6-6.75%。這也暗示,美國增加攀升的失業者中,約1/3屬於這種不受景氣循環影響,且無法光靠提高需求(振興方案)解決的結構失業。

周四出刊的《經濟學人》遂指出,解決結構失業問題,美國政府可參考歐洲的慘痛經驗,可行的政策方向有二。

第一,從扶持房市開始,擴大援助所謂「溺水屋」(房價低於貸款餘額)的屋主,包括放寬個人聲請破產的限制。第二,是大幅改革就業者的教育訓練、輔導就業機制,但這不代表需要擴大政府支出。

經濟復甦的速度,仍是主要影響失業率的因素。不過,美國若有相當數量的結構性失業者,立法者的思維,就應該要超越振興方案。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