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研究:猩猩對待死亡一如人類 憑弔文化的起源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研究發現,西非黑猩猩媽媽在孩子死後,仍會堅持與死兒生活一段時間,而在年長猩猩壽終正寢時,家族猩猩也會守候在牠的身邊,並且擁抱他。研究人員分析,這種「文化」可能是人類憑弔死者行為的起源。

大公網訊報導,日本和英國的研究人員,在西非幾內亞觀察野生黑猩猩群長達 30 年以上。他們發現,當地博蘇村一些黑猩猩媽媽在孩子死後,會將死兒揹到屍體乾化。


研究人員觀察到,一隻名叫吉蕾 (Jire) 的母猩猩,在 1992 年她 2 歲大的孩子病死後,把牠揹在背上,一起生活了 27 天。 2003 年,她另一個 1 歲孩子病死後,更揹著屍體達 68 天。

不僅是吉蕾,同一黑猩猩群中的另一隻母猩猩,也曾揹著死去的 2 歲半孩子達 19 天。研究人員指,年輕的母猩猩看著經驗豐富的母猩猩吉蕾的行動後,會學習牠的行為。

這 3 個例子都一樣,雖然小猩猩屍體已死,但母猩猩還是當牠活著時那樣,幫牠梳毛、趕走要圍過來的蒼蠅,充分顯現母愛。雖然屍體散發出強烈氣味,逐漸變成木乃伊,但似乎並未感到厭惡,同一群的同伴也不會因而嫌棄她。

研究人員說,母猩猩揹死兒的方式,和揹著活小孩的方式不同,看來母猩猩應是知道孩子已死。通常,母猩猩生理上快變成懷孕的狀態時,會放手讓孩子成長。但研究小組觀察到的母猩猩,雖可繼續繁衍後代,但還是持續揹著死兒。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博蘇村以外的地方,當小黑猩猩死後,屍體通常會被同伴吃掉或被扔掉。但在博蘇村,卻從沒發現這情況。

參與這次研究的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松澤教授指出:「整理死去孩子的毛髮和使屍體木乃伊化,是博蘇村黑猩猩種群繼承下來的獨特『文化』,是為了表達愛和弔唁。」

研究人員指,人類憑弔死者的心情,也是在進化過程中產生的,所以說母猩猩揹死兒的行為,可能是人類憑弔死者的原點。

另外,英國斯達靈大學的研究人員還發現,另一群黑猩猩在一隻年長母猩猩老死之前,族中其他猩猩都變得沉默,和很關心這隻老猩猩。牠臨終之前,族中所有猩猩都守在其身邊,又不斷擁抱牠。牠死後,眾猩猩都散去,但老猩猩的女兒卻留在其身邊,陪了牠一夜。

有關研究結果,發表於今天的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