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中國經濟影響力無遠弗屆 ?經濟學人:不要有迷思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 綜合外電



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  可能不若想像中巨大。

根據 2009 年統計,中國煤炭消費量佔全球比率約 46%,進口粗鋼比歐、美、日加起來還高,車市規模超越美國;今年的手機銷量,可能將高過全球其它國家總和。IMF (國際貨幣基金) 甚至指出,全球今年的經濟成長,中國將佔去近 1/5。


中國的經濟影響力,近幾年更為顯著。《經濟學人》因此編纂了一項所謂的「中國依賴指數」(Sinodependency index),集合中國營收比重偏高的 22 檔 S&P 500 成分股,並依各別市值與相對營收來調整權重。結果顯示,該指數去年漲幅超越 S&P 500 約 10%。

就中國本身而言,的確佔全球經濟成長很大比重;但值得探討的問題是──全球其它國家的成長率,有多少是由中國所貢獻?

中國雖是巴西、南非、日本與澳洲的最大貿易夥伴,但出口只是 GDP 的一部份。對多數經濟體 (不管大小) 來說,內需還是比較重要;因此,澳洲對中國出口僅佔 GDP 的 3.4%,日本 2.2%、南非 2%、巴西 1.2%。

出口外銷獲利能夠帶動經濟「漣漪效應」,但加乘效果頂多 1.5 或 2 倍。更何況,許多東亞以外國家,2001-2008 年期間對中貿易失衡越來越嚴重。依此觀點看,與中國貿易不但非全然正面,甚至有「些許」負效應。

對台灣、南韓等鄰近經濟體而言,中國的角色更吃重。許多研究卻顯示,東亞半數出口中國的是零件 (如半導體或硬碟),最終成品將銷往別處。這代表,中國不儘然是電子業的需求發動機,而較像是輸送帶。

金融海嘯後,中國證明了「即使美國跌倒,其經濟仍能夠成長」的實力。不過專家認為,這不表示中國能夠取代美國地位。

獨立研究機構 Bank Credit Analyst 今年稍早曾說,中國經濟萬一發生「硬著陸」,也不見得會有災難性後果;1990 年代初葉的日本,佔全球 GDP 比重比當前的中國還高,成長率幾年內從 5% 遽減至 1%,也沒導致全球經濟脫軌。

確實,很難浮誇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但並非不可能。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