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中國擴張消費需要跨越四道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5-27 08:57


充分釋放消費力和加大消費驅動力,我們需要跨越或消除阻礙消費增長的四道坎:收入差距、收入預期不高仍是消費進一步擴張的重要阻礙因素;股市預期差影響消費信心與熱情;高房價成為一項掏空居民錢包的支出項目,使購房者無錢顧及其他消費,節衣縮食成為他們的消費方式;社會保障不完善,仍缺少放心花錢的氛圍。

當前全球金融危機余波未盡,影響猶在,在新形勢下,我國經濟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空間和力量有限,需要增強消費這駕馬車的驅動力,以彌補投資與出口拉力的減弱。但從目前消費增長的角度看,潛力與空間雖然巨大,要充分釋放消費力和加大消費驅動力,并非易事,需要創造條件,形成氛圍,才能充分發揮消費的作用力。

概括起來,消費提速仍需跨越幾大難關:

第一,收入差距、收入預期不高仍是消費進一步擴張的重要阻礙因素。


收入的增減決定消費的規模和水平,據對近幾年城鄉居民人均實際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費支出的數據回歸分析,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可以帶動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加0.85%;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增加1%,可以帶動農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加0.74%。

據統計,近年來收入差距對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較大,通常情況下低收入居民的消費傾向高于高收入居民,農村居民的消費傾向高于城鎮居民。據統計,2008年,我國城鎮居民最低10%收入組居民消費傾向(居民消費支出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0.96,而最高10%收入組為0.63;農村居民為0.78,城鎮居民為0.73。最高20%收入組所占的收入相當于最低20%收入組的8.3倍。此外,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當于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倍數從1990年的2.2倍擴大到2008年的3.3倍,城鄉居民二元消費結構特征十分明顯,這在同一個消費環境和條件下,因收入較低特別因收入來源穩定性較差,永久性收入難以保證,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就會受到較大限制。各階層之間、城鄉之間居民收入差距過大成為抑制消費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0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延續了平穩回升的態勢,但仍有不少企業效益將并沒有明顯好轉,減員降薪現象時有發生,居民收入增長預期降低。加上全球金融危機何時完全消失還難以預料,企業和居民觀望情緒濃厚。收入前景不佳,將使一些居民產生節衣縮食的消費行為,也將直接導致新增消費支出的減少,不利于消費需求的擴大。這是新的一年促進消費首先需要考慮如何使居民的錢包有錢,也就是要解決絕大多數居民有錢可花的問題。

第二,股市預期差影響消費信心與熱情。

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收入預期、物價水平和未來支出等方面的判斷是影響消費者信心高低的重要因素。目前,具有財富效應的股市由于受加息預期、寬松貨幣與財政政策的退出等影響出現低迷,預期不看好,居民的財產性收入縮水,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投資者的消費熱情,將對整體消費的增長產生一定的下拉作用。我國居民就會相應增加大約1到1.5元的家庭消費。

第三,高房價成為一項掏空居民錢包的支出項目,使購房者無錢顧及其他消費,節衣縮食成為他們的消費方式。

房子在百姓的心中居于首位。中國自古以來有“民以食為天”之說,但更有“安居才能樂業”之訓。目前,住房投資性消費比重過高,具有過度超前消費特征,對居民消費具有擠出效應。從商品房銷售看,1991-2009年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年均增長19.8%(2009年比上年增長42.1%,增幅達歷史最高水平),銷售額年均增長3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4.6%,商品房銷售額快于消費品零售額17個百分點,相當于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由1991年4%提高到2009年的35%。

從人均住房面積看,城鎮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從1978年的6.7平方米提高到2008年的30.0平方米,增長3.5倍;2008年,農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由1978年的8.1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32.4平方米,增長3.0倍。

從國際和地區比較看,我國居民的人均住宅面積水平較高,已經超過了日本和我國香港地區。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住宅面積約為30多平方米,而香港城市居民住房面積是7.1平方米,日本是15.8平方米。我國大多數家庭住著自己的房子,還想要買更大更好的住房,有不少家庭出于攀比心理,借錢也要買更大的房子。我國城鎮88%左右的居民已擁有自己的住房,而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個人住房擁有率,法國與德國僅30-40%,美國僅68%,反差較大。

近年來,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勢強勁,價格大漲,導致在一些大中城市隨著房價的不斷攀升,居民在住房方面的花費與日俱增,房價的漲幅遠遠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期,一些寄希望于房價能回落的消費者尤其是持幣待購者,一部分人為此多付出了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房款,另一部分人只好望房興嘆,高房價已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項巨大支出。

就目前來看,推動房價節節攀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剛性需求的拉動,也有投資甚至投機的推波助瀾;既有政策性因素,也有體制和機制因素等,還有部分居民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收入狀況,盲目跟風,競相攀比,買漲不買落的不理性消費行為,也是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高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主要表現在:

一是高房價阻礙居民消費的轉型升級。一是不少城市的房價大大偏離了居民的實際購買力,使不少購房者成為“房奴”,在沉重的還貸壓力下,導致這部分家庭買房后而處于長期節衣縮食狀況;二是高房價大大增強了支出預期,增加了預防性儲蓄需求,使多數人不敢消費、謹慎消費。

二是不利于消費結構的優化。從居民消費支出結構上看,居住消費在居民支出結構中是逐年上升的,負擔會越來越重。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中,居住支出比重從1990年的7%上升到2008年的10.2%。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統計上居住消費支出并不包括購房支出,僅包括房租、水電費等支出,如果加上購房方面的支出,這一比重會大幅提升,有可能達35%以上。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居民最終消費結構中,食品消費占的比例在10-20%,而住宅消費的比例在30-40%。因此,我國居住消費支出的壓力,要遠比食品消費的支出壓力大。

三是收入房價比過高花去了二代人甚至幾代人的積蓄,嚴重削弱了消費增長的后勁。

國際上通常以“房價收入比”(房價和家庭總收入之比)來衡量房價總水平的高低,房價收入比正常為3至6倍,租售比正常為200∶1到100∶1之間。以北京為例,北京地區2009年的房價收入比已經達到27:1,而房價租售比已達到500∶1,明顯高于東京、倫敦和溫哥華等其他國際性大城市。從北京和上海等地方的住房絕對價格水平來看,也已超過了美國和日本的國際大都市。但是,美國和日本的人均收入是中國人均收入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如果再考慮匯率因素的話,我國部分城市的房價已遠遠高于收入。所以,住房投資或投機需求旺盛是推升房價過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企的房價,對一般消費者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負擔,高房價已將中低收入群體擠出房地產市場。如果要想買房,就得花費幾代人的儲蓄積累或透支家庭的未來收入,這難免抑制其后續的住房裝修及家具、家電等消費能力,甚至削弱幾代人后續的即期消費能力。

擴大住房內需,一方面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把大多數民眾的存款都投放到住房消費上,要盡快改變已經出現的居民住房消費透支現象,改變因購房而擠占其他消費的問題,努力使居住開支占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內,盡量讓普通居民住得更舒適一些;另一方面要抑制房地產發展的過熱勢頭,更不能把發展房地產開發業作為戰略重點,而應當是在不影響耕地和環境保護等關系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因素的基礎上,發揮住房消費對內需的拉動力。

因此,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房地產市場,而不是一個充滿泡沫、隨時可能崩潰的房地產市場。千萬不能過度依賴房地產業拉動經濟增長,要千方百計控制房價的過快增長,讓房地產價格得到理性回歸。

第四,社會保障不完善,仍缺少放心花錢的氛圍。

目前,盡管各級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三大后顧之憂仍是廣大居民緊縮開支的根源。居民醫療保障、社會救濟、退休養老、失業保險制度、教育的產業化制度以及住房貨幣化制度的改革和實施狀態,都使得大眾居民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擔憂,醫療、健康、保險、住房、就業、子女上學等各種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使得大眾對未來信心不足,消費起來慎之又慎。

要擴大消費,讓多數居民放心消費,首先必須解決后顧之憂,只有解決了這些讓人民天天憂心的問題,人民才有信心去消費、 去投資,而不會有后顧之憂。只有進一步消除人們在上學、看病、住房、養老等方面的后顧之憂,消費意愿才能得到最徹底的釋放。盡管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但這是一條見效最快的途徑。只有建立可靠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讓人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居,居民放心大膽消費。否則拉動內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果朝不保夕,不知道明天會怎么樣,只有緊握自己的錢袋。將來生活沒有保障,只能依靠自己,不該花的就不花了,就更談不是風險投資。

雖然要保持消費持續快速增長非一日之功,消費擴張也并非一蹴而就,但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齊下,跨越多年來阻礙消費增長的四道坎。

一是要改革收入分配機制,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加快增長速度。在初次分配中,通過勞動立法等手段,提高勞動者報酬在GDP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別對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設立最低工資界線,保證勞動者應有的收入。在再分配中,通過社會保障收支、經常轉移收支等再分配形式,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二是縮小收入差距,擴大居民消費。完善稅收調節機制,縮小行業之間、各個階層之間居民收入差距。其中,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是擴大居民消費的重點和關鍵。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

其次要注意維護消費者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利益,強化居民的收入預期,弱化支出預期;活躍資本市場,激發股市與投資信心,加大社保改革力度,給消費者創造敢于消費、愿意消費和可持續消費的良好環境。只有下大力氣解決這四大問題,才能對促進消費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