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生: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是中美對話重要議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27日表示,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的經濟對話中,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是一項重要議題。
據中新社5月27日報道,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第十一期“經濟每月談”活動在北京舉行,本期的主題是“中美戰略與經濟合作”。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表示,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的經濟對話中,促進互利共贏的貿易和投資,構建開放的貿易投資環境,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是一項重要議題。
張燕生在講話中稱,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的經濟對話中,促進互利共贏的貿易和投資,構建開放的貿易投資環境,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是一項重要議題。在聯合國情況說明中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點,中美雙方同意在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和實施貿易救濟措施時,要嚴格遵守WTO的規則,以防止其濫用,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在最新的一份美中經濟和安全評估委員會提交給美國國會的報告中提出來,美國政府已經發起了大量的WTO案件,這些案件雖然很重要,但都是針對特定產業的。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對中國產業政策造成的貿易扭曲無法產生影響,也無法消除美中貿易逆差的深層次原因。另外,通過WTO機制應對中美之間的系統性的貿易不平衡,也無法涉及更廣領域的問題。比如,環境污染、工人權利的濫用等。因此,美國政府必須尋找替代性的途徑來應對這些問題,因此從目前的中美貿易的不平衡以及兩國經濟貿易關系中間,確確實實一個方面是對WTO的規則執行情況,兩國在這個方面存在分歧。另一方面,剛才的這份報告中也提出,也就是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基于WTO框架下來處理中美經濟貿易的分歧,從目前來看是不夠的。因此,通過高層的對話回到WTO的框架中來,回到中美兩國對話合作框架中來,回到開放的貿易和投資框架中來,應當講是中美兩國政府、企業、學界共同討論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點,在這次中美兩國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尤其是經濟對話部分,中美重申兩國的創新政策,將與非歧視性原則保持一致。我認為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剛才我講的最新的美中經濟和安全委評估員會提交國會的報告中間有這樣一段話“中國的改革并非基于傳統的自由市場的原則,執行的是政府主導型的產業政策,最終的目標是要形成一個大型的、具有全球控制力的國有經濟部門。中國新公司所得稅法案就是要保護國內企業不受外商競爭力的侵蝕。”這份報告關于這個問題是有這樣的一個觀點。事實上,我們知道在創新政策,尤其是中國的自主創新政策上,中美兩國各自的技術優勢是不同的,因此兩國在這個問題上的核心利益也是不同的,美國的核心利益是防止其核心技術的外溢和擴散,因此在這次會談中,中方表達了對美國技術出口管制的關注。因此美國的技術和利益,實際上是防止技術的擴散。那么中國的核心利益是要發展自主創新的能力,美國很多的企業包括在華的美國商會都認為,這是對美國進口產品的歧視。因此,有關部門目前強調國家自主創新產品的認證對境內的所有企業都是一視同仁。那么,對這個問題目前對中國來講,我們的困境實際上是發展的問題,在發展的問題上、在自主創新的問題上,我們現在面臨著三個“入世”,第一,中國企業自主創新很弱;第二,也就是說目前的環境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支撐,目前看還很弱。外資來華投資的技術外溢目前看低,因此對中國來講,核心的利益是如何解決中國從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到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從模仿創新到自主創新這個檻怎么過,我認為這是中國國家的核心利益,也是今后要解決的難題;第三,關于中國參與WTO最新的一個表態。在這個方面也就是美國的企業目前是要求中國取消自主創新產品的優先采購政策,實際上這個問題主要涉及到中國不僅是私人物品的市場開放,而且涉及到公共物品的市場開放問題。
但是在這個方面,我個人來講,目前有幾個是存在分歧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如何看待這次危機中美國政策出臺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有限采購美國貨的政策,這個實際上也就是在美國的政府采購的清單中是優先采購美國貨,為什么中國政府出臺鼓勵采購自主創新的產品,在國際社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而美國出臺購買美國貨的政策在國際上反響卻很小。這里面有一個很大的區別,也就是美國在出臺購買美國貨的時候,實際上有一個特例,凡是與美國簽訂了WTO政府采購協議的國家例外,也就是把其他的發達國家作為例外解決的,他這個政策出臺建立了國際上廣泛的統一戰線,所以說他的這個反響很小,怎么看這個問題。
二,如何看待美國自主軍事研發民用化所帶來的自主創新的性質。因為我們知道美國在技術創新的平臺上,它的軍事研發是非常關鍵,而這個部分實際上是完全自主。
三,如何看待在美國政府采購中對中國聯想電腦以“安全隱患”為理由排除在美國政府采購 清單之外。我們會發現,所有這些東西實際上貫穿的仍然是在政府采購協議中美國的利益至上,這些分歧應該在今后的討論中逐步加以澄清、研究和解決。
四,在這次的對話中美方在救濟調查中,承諾要認真考慮給予市場導向行業申請的中國企業公平合理的待遇,并通過中美的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方式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關于這個實際上是在WTO承諾中間有一條“在中國加入后15年內完全取消目前對中國出口產品實施反傾銷調查使用第三國替代價格的做法,除非接受調查的生產企業能夠證明其出口產品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關于這兩點關鍵的限制,我覺得在談判中間給予明確的回應,而不是含糊的講,要給中國企業公平合理的待遇,什么叫公平合理的待遇,什么叫以一種合作的方式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關鍵是剛才的兩點在貿易摩擦中對中國的出口企業非常不公平的這種待遇,如何能夠在今后的中美的高層對話中能夠給予落實。
五,在這次對話中,中美雙方要致力于提高外商投資規定的透明度,美方重申將根據法律規定在《聯邦記事》上公布,美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規程的修改建議。這也是在經濟對話中間,在開放貿易方面一條重要的對話成果。實際上對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中國來講,對美投資屢屢受挫,與中國30年來熱情的歡迎和優惠美方投資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包括對貿易在美投資的企業,比如中國的海爾,在美國投資的時候,實際上是面對著一系列在輿論上的不公平對待,以及一些嚴重的非經濟因素的干擾,這些都說明在這個方面中美的對話、中美的合作和中美對于投資領域的公平對待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那么,這次在對話中經濟部分的第二領域就是開放貿易投資的領域,還有兩條比較重要的,一個是中國將繼續遵守主權財富基金普遍接受的原則和做法,中國將繼續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進一步推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這些都具有著非常的含義,中美兩國的核心利益,在這兩個重大的問題上,既有重大分歧,又有和平基礎。因此,我們相信通過進一步完善中美的合作機制,中美兩國共同的推進全球化的健康發展,抵制貿易保護主義,在這個方面我們有著共同的利益和重大的責任,只有通過“增加溝通,擱置爭論,先易后難、求同存異”才能夠一步一步的構建兩國的共同利益。這樣的話,也才能夠在今后的發展中既符合美國的利益,又符合中國的利益,最重要的也就是說維護全球的共同利益。
(程曦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