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堅決防止核電發展“過熱”趨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表示,要堅決防止核電發展“過熱”趨勢,重申未列入規劃的項目不能擅自開展前期工作,列入規劃的項目也要嚴格按照規劃進行。
中新社援引中國能源報9月30日的報道稱,9月20日,以“合作、共贏、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核電發展高層論壇在京舉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國家環保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干杰及有關企業的主要領導參加了本次論壇。張國寶與李干杰都談到了近期我國核電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并重點強調應重視核電發展規律。
“我擔心(裝備制造)能力過剩”
“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1號機組順利投產,秦山二期擴建工程3號機組一次并網成功,結束了連續3年沒有核電機組投產、連續幾年核電裝機徘徊不前的局面,標志著我國核電正逐步進入收獲季節,可以說核電的春天已經到來。”張國寶說,“今后,每年都將有一定數量的核電站投入商業運行,并且年投產量會逐漸增多。原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的4000萬千瓦規劃目標至少可以提前5年實現。”
張國寶表示,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核電發展面臨的困難、問題和不足。首先,要堅決防止核電發展“過熱”趨勢。當前我國許多地區和企業發展核電的積極性很高,跑馬圈場址、搶購核電設備、過早過快地開展前期工作等問題比較突出。為此,必須強調核電規劃的嚴肅性,重申未列入規劃的項目不能擅自開展前期工作,列入規劃的項目也要嚴格按照規劃明確的進度,有序開展各項準備工作。
通過大規模的技術改造,我國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核電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可為未來20年我國核電發展提供可靠的設備保障。“對于我國核電裝備制造的能力我很有信心,我不擔心能力不夠或者造不出來,我擔心的是能力過剩。”張國寶說,“這點需要大家保持清醒的頭腦。”
張國寶強調,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容不得半點閃失。隨著投產和在建核電機組的增多,核電建設和設備制造方面,近期也發生了一些質量和生產事故。如不抓緊解決這些苗頭性問題,有可能對核電安全帶來隱患。這些問題的發生,暴露出有些企業在工程管理、質量監控等方面還存在欠缺,希望這些問題能夠引起高度重視,堅決避免核電發展大起大落。
張國寶特別指出了核電企業應完善科研體系,盡快形成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我覺得核領域研發的勁頭不足,要研發的大量課題擺在我們面前,而我們的研發還處于相對初級的階段。”張國寶說。
張國寶認為,我國核電要想實現規模發展,光有核電廠址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到了一定階段沒有充足的燃料供應、不把乏燃料處理搞上去,核工業是做不大的。而中核集團要承擔起鈾濃縮、元件制造的責任,因為其他企業不具備這個能力。
核電行業必須克服“四個缺乏”
對于近期我國核電行業的發展,李干杰十分吝惜使用褒義詞。他指出,我國核電發展勢頭不錯,但隱患不少,務必保持清醒頭腦。我們必須要看到,當前核電建設的質量控制壓力在持續加大,形勢并不十分樂觀。在近幾年的核電建設過程中,雖然沒有發生重大的質量事件,但小的問題還是發生了不少。其中,許多事件讓人印象深刻、令人擔憂。暴露出的大部分問題并不涉及很復雜的技術難點,許多都是些低級簡單的錯誤,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四個缺乏”。
第一,缺乏核安全意識的素養。目前,對于我國廣大核電從業者來說,核安全意識還遠沒有深入牢固地扎根心中。特別是部分管理人員不能真正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原則。第二,缺乏對核電發展和建設基本規律、對核電發展社會基礎脆弱性的認識。核電建設的安全質量問題,代價高昂、影響深遠、責任重大。第三,缺乏人才和經驗。這是全球發展核電的國家所面臨的普遍問題,在我國還是非常突出的。人才稀釋、骨干缺乏將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國核電發展的主要短板。第四,缺乏落實和執行。我國核電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初步建立了規范制度體系。但在有些單位卻形同虛設。在有些問題中,多個環節層層失控,關鍵是落實執行不力。
李干杰指出,針對核電中出現的問題,各相關單位一定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指導方針。一、要大力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強化核安全意識。首先領導要加強意識,否則上行下效會導致一個團隊集體的核安全水平降低。二、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使其具備上崗能力。三、要大力加強規章制度的執行能力。這樣有時候是會降低一些效率,但穩就是好,慢就是快,必須建立制度監管和責任追究機制。四、要大力加強公眾宣傳和信息公開工作,著力開展核電科普工作。
(徐志嬌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