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兩岸協商形式稍微彈性 時間成熟就可談
兩岸網記者劉曉霞 台北
馬英九:兩岸協商形式稍微彈性 時間成熟就可談 (圖: 鉅亨網劉曉霞 攝)
兩岸網台北12月28日報導 江陳會六次來已有兩項議題無法如期簽署,外界解讀,兩岸制度化協商已邁入「後難」時期,馬英九總統表示,兩岸協商形式可以稍微彈性,一年不一定只有兩次,「也不一定就要兩次」,時間成熟就可談,沒有成熟就等下一次。他認為,兩岸協商不一定已經進入比較困難的時期。
馬英九今天下午和蕭萬長副總統在台北賓館舉行年終茶敘,媒體問他,兩岸是否已經邁入先易後難的後難時期,是否隨著兩岸逐漸邁入後難時期,調整兩岸每半年制度化協商形式?
馬英九說,兩岸研商的方式也可以稍微彈性,「一年也不一定只有兩次,也不一定就要兩次。」他認為,兩岸協商議題「只要時間成熟就談,沒有成熟就等下一次。」
馬英九也駁斥兩岸協商已經邁入後難時期,他說,兩岸協商不一定進入比較困難的時期,現階段迫切的議題不是都做,還有很多待處理,各部會列出兩岸待協商問題還有很長的清單,還有很多議題可談,只是有些問題現在根本沒辦法解決,就先擱置。
馬英九說,兩岸間因為交流延伸的問題有待解決,有些易、有些難,過去政府提出協商原則「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先急後緩」,先經後政是依照議題重要性、迫切性來決定,先易後難就像解決數學問題,容易的先處理,先急後緩則是將迫切的議題先做。
馬英九以第6次江陳會無法完成簽署的兩岸投資保障協議為例,其實投保協議有迫切性,早就該談,只是一開始的條件沒有別的議題好,談到後來碰到一些問題,需要一點時間來處理,未來幾個月能解決,這還合理,如果半年或幾個月就談出來,外界的期待過高。(記者:劉曉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