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通脹或成中小家電企業洗牌導火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23 10:49


“白菜價”已成為歷史。

隨著國內通貨膨脹的愈演愈烈,往年幾毛錢一公斤的大白菜,現在大都已賣到一塊多,且漲勢不斷,大有突破兩塊的勢頭。不僅白菜如此,“油你漲”、“姜你軍”、“糖高宗”、“豆你玩”、“蘋什么”等新興詞匯也成為網絡搜索的熱門。

相比之下,國內的家電市場卻似乎“白菜依舊”。無論是彩電、空調、冰箱,還是豆漿機、電磁爐,價格波動都很平穩,有的甚至還在不斷降價促銷。為何家電企業可以在通脹風暴中“獨善其身”?家電企業對于市場低價格會不會這樣一直持續下去?帶著上述問題,《中國企業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企業面臨巨大壓力


其實,“獨善其身”只是表面現象。

“空調成本至少漲了30%”,一位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從11月1日至10日,短短10天內,一種用于家電行業的熱軋板卷價格上漲超過了過去兩個月的幅度。不僅如此,在白色家電中使用最多的銅,已從過去的3萬元/噸上升到現在的7萬元/噸,工業塑料、矽鋼片的價格也在一路飆升。

原材料成本的上漲為何沒有在價格上體現呢?一位家電企業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原材料、勞動力以及運輸成本都在上漲,但漲價具有滯后性,很多企業原材料都是提前大批量購買的,到生產出成品通常有3個月到半年的周期。最近的上游漲價對現在已經進入家電賣場的成品并未有太大影響。但是,這些因素的漲價肯定將體現在以后生產的產品或是新產品上。

即使如此,人力等成本的上漲也足以讓家電企業百結愁腸。美的空調產品銷售總經理羅艷軍曾透露:“人力、倉儲、運輸等這些附加成本至少上漲了30%。特別是空調這類特殊產品還需要大量送貨、安裝人員,成本壓力就更為明顯。”西門子上海分公司營銷經理戴麗君也以展臺人工為例算了一筆賬:“前年請一個人是80元,去年漲到100元,今年如果低于140元根本別想請到人!”

咬緊牙關尋找機會

既然成本上漲如此之猛,那為何家電企業卻都在咬牙死扛?

山東經濟學院財稅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華指出,“家電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利潤很薄,但信息對稱、很透明,這就是競爭的好處。一旦利潤空間大了,就會有更多廠商進來,且大家都會為了爭奪市場不惜犧牲利潤而主動把價格降下去。”

由于中國家電業的競爭太過激烈,且“價格戰”一直是各大企業搶占市場的“最后殺手锏”,現在貿然漲價,無疑相當于將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家電觀察家洪仕斌分析指出,“各方面成本上漲的部分基本都由廠家‘內部消化’,一些大企業甚至借這個機會大肆促銷,搶占市場。”即便如此,一位廣東的空調企業人士則透露,“元旦前的促銷,可能是明年家電大漲前最后的機會。”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也表現出些許擔憂。“通貨膨脹發生時,政府通常會采取提高存貸款利率和銀行準備金率等措施來應對,這樣會增加企業的還貸壓力,導致資金短缺。此外,企業的應收賬款還面臨縮水的問題,并導致企業長期項目建設投資費用的增長。一方面是成本大幅提升,即將帶來的價格走高;另一方面,50%多的消費者表示明年將削減開支。來自內外方的壓力無疑將讓薄利的中國家電行業雪上加霜,一些中小企業將被率先洗牌出局。”

控成本調結構是關鍵

面對來勢洶洶的通脹,家電企業難道只能逆來順受嗎?

《百川資訊》家電主編吳辰輝告訴記者,對于家電企業而言,要想減少通脹帶來的影響,控制原材料采購成本和調整產品結構是關鍵。

“首先,企業應該去了解市場,準確判斷原材料價格走勢。同時,與原材料供應商建立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實現采購價格的相對平穩,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采購成本。其次,企業必須主動出擊,去賺取更大的利潤以抵消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加。因此企業要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多開發利潤大的高端產品。此外,提高庫存控制力和產品國際化能力也是家電企業應對通脹的必修課。”吳辰輝如是說。

吳辰輝還透露,中國的家電巨頭如海爾、美的、格力等很多企業在產品研發、營銷決策、成本控制方面都建立了專業的研究機構,并有足夠的資金和能力去應對市場變化和金融動蕩。現在,正處在“通脹前夜”的家電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如何控制成本,而是如何刺激終端市場的購買力。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