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保險需求:現實選擇與未來空間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未來10年我國經濟總量很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屆時我國保險市場總量也必將位居世界前列。因此,我國保險需求特別是再保險需求將隨之快速上升,客觀上需要增加直接保險商特別是再保險商的供給,滿足風險分散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截至2009年末,全行業保費收入11137.3億元,總資產4.1萬億元,在充當社會、經濟、金融“穩定器”、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發揮出了自身特有的價值與作用。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我國對保險的社會管理需求、經濟避險需求以及融資需求等迅猛提升,特別是近幾年自然災害頻發,對經濟避險需求提出了更為緊迫的要求。

當前,我國保險市場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仍較為突出。

一方面,直接保險市場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不相適應。20002007年保險業較發達的歐美和部分亞洲國家及地區,每百萬人擁有保險公司數量普遍在24,而我國只有不到1;2008年我國GDP世界排名第3位,但壽險保費收入、壽險深度和壽險密度的全球排名僅為第6、8和第9位。


另一方面,我國再保險市場與直接保險市場發展不相適應。目前我國中資再保險公司只有1家,中外資再保險公司為8家,而經濟總量不及我們的德國再保險公司有40多個,美國專業再保險公司有70多家;2008年,我國再保險分保保費占直接保險保費收入不到3%,而國外發達市場的這一比例普遍在20%左右。

當前,我國亟須加快直接保險市場特別是再保險市場的發展,使其與國民經濟發展要求相匹配。未來10年我國經濟總量很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屆時我國保險市場總量也必將位居世界前列。因此,我國保險需求特別是再保險需求將隨之快速上升,客觀上需要增加直接保險商特別是再保險商的供給,滿足風險分散需求。

巨災保險需求大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20世紀全球54次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中,8次發生在中國,2009年我國自然災害損失占全球自然災害損失比重高達47%。改革開放以來,伴隨國民經濟水平提高,我國災害損失也快速增加,年均損失從上百億元迅速增長到近年來的2000多億元,2008年高達1.35萬億元,災害損失占同期GDP比重在2%3%,2008年接近4%,美國、日本的這一比例僅為0.7%和0.8%.

災害補償方面,我國遠低于發達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中國歷次巨災事件中,保險賠付僅占災害損失的1%4%,多數時期為2%左右,政府補貼和社會捐贈分別占2%和1%,三者合計不到8%,其他90%以上的災害損失由個人和企業自主承擔。而世界主要經濟體國家的災害補償比例則很高,如2009年全世界因巨災造成的經濟損失為620億美元,其中僅保險賠付占比就高達41%;再比如,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1988年吉爾伯特颶風損失的98%、1992年美國安德魯颶風和1990年歐洲冬季狂風損失的50%以上由再保險公司承擔;9·11恐怖事件損失的6070%由全球再保險市場承擔。因此,我國亟需通過有效方式,將巨災風險在更高層面、更廣區域和更多主體間進行轉移。

完善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近年來,我國農作物受災面積始終保持在4000萬5000萬公頃的水平,占我國耕地面積比重超過30%,部分災情嚴重的年份高達40%,2009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到130億元,提供風險保障3800多億元,參保農戶超過1.33億戶,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農業保險市場。但即便如此,我國農業保險仍具有典型的“高賠付”和“高虧損”特點,20多年來,我國農業保險賠付率為88%,大大高于保險界公認的臨界點,致使供需存在較大缺口,這主要是由我國農業保險對外分保渠道有限、風險過度集中于保險公司所決定的。亟須借盡快構建較完善的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有效分散過度集中的農業巨災保險風險。

責任險市場需加快發展

2008年,全球責任險保費達1420億美元,占非壽險保費收入的比重近1%,增長強勁。中國也是如此,2008年我國責任險保費估計為7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速高達22%,市場需求很大,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而國際經驗表明,責任保險風險較高,是引發非壽險業危機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例如,19972002年,全球十大非壽險市場的責任險平均損失比例高達98.20%,其中產品責任、醫療事故、金融責任以及職業操作責任是賠付率最高險種。以美國為例,產品責任險方面,19992003年平均損失率最高,達184%,平均利潤率最低,達-70.5%;醫療事故責任險方面,19932002年和19992003年的醫療事故保險平均損失率分別達100%和118%,19992003年醫療責任險的平均利潤率為-16.90%;金融責任險方面,賠付率較高的主要是基金非法交易等證券欺詐,職業操作責任險賠付上升速度較快,19992003年二者平均損失率高達96.2%,對非壽險業風險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未來需要在加快責任保險市場發展的同時,采取增加再保險等供給的方式,分散責任險風險,防范非壽險業危機的發生。

特殊保險需求日益提升

隨著我國經濟科技進步,科技含量高、標的金額大的特殊保險需求日益提升,如船舶、核電站、大型水電站、航空航天飛機、載人飛船等。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保險需求也日益興起,如頂級品酒師和食品檢定師的舌頭等,對這類非傳統保險、難以適用于大數法則的保險產品提出了客觀上的需求。

新型保險需求有望加速上升

壽險保單貼現是指被保險人生存時轉讓保單所有權,對于保單持有人,可以滿足其現金流需求,獲得較退保現金價值更好的收益;對于保險公司,可以減少退保率,增強經營的穩定性。年金衍生品是養老金公司和壽險公司規避長壽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的有效方法,可以打包好的某類保單池為標的進行交易,若這類保單平均死亡年齡沒有超出預期,則保險公司損失一定比例的權利金,若超出預期,則交易對手支付因長壽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給保險公司帶來的損失。未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以這兩類產品為代表的新型保險需求有望加速上升。

為了盡早填補我國當前乃至未來的保險需求缺口,一方面,我國應嘗試推動建立包括農業保險和自然災害風險在內的巨災保險體系,通過構建超額再保險等多層次風險分散機制、建立科學完備的風險損失數據庫、加強工程性防災減災措施提高不可保風險的可保程度、對保費給予適當財政補貼和稅前列支優惠等方式,積極推進巨災保險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國應加快保險創新步伐,培育中資再保險公司與引進國際再保險巨頭并重,探索推進巨災債券、巨災期貨、巨災期權、巨災指數、巨災互換、參數化保險產品、風險事件連接期貨、天氣指數、農業指數等保險衍生產品在中國的創設與交易,進一步發揮保險業的重要作用,減輕政府和財政負擔,推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