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北京菜價上漲調查 地產商挖掘機開進菜地

鉅亨網新聞中心


自1979年至2005年,北京耕地面積直線下滑,人均耕地面積也由1979年的0.05公頃,下降為2005年的不足0.02公頃,降幅為67.8%。在耕地總面積中,68%為水澆地,19%為旱地,5%為灌溉水田,菜地僅占8%。

據每日經濟新聞8月24日報道稱,如今的王森(化名),只能在網上的開心農場里,給蔬菜施點肥、澆點水。數月前,他還是一名正兒八經的菜農,在北京昌平擁有20多畝承包菜地。3年前他和妻兒來到北京,一直以種菜為業,日子過得波瀾不驚。2010年6月,平靜的生活不再持續,當地的村干部告知每個菜農,菜地要被征走,用作他途。

從北京市德勝門出發,一路向北60多里路,盡管盎然的綠意漸多,但還是有許多突兀挺立的樓宇。如果沿著擠擠挨挨的馬路拐下去,只容一輛卡車出入的逼仄道路上塵土高揚,叮叮咣咣的聲音無休無止。這些施工現場,有的就是“王森們”承包的菜地。

“現在蓋樓蓋瘋了。”近日,一名帶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村的摩托車師傅不停地嘟囔著。


多個村莊菜地被征

昌平區馬池口鎮,有一個3000多人的村莊。走進村里,眼前挺立著幾棟在建樓房,塔吊林立,機器轟鳴。

2010年初,挖掘機就已轟隆開進。據悉,村委會與開發商“聯姻”,共同取得近1000畝耕地的開發權,其中很多耕地曾是村民的菜地。

村民王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整個村子沒有一個菜農,村民都沒了土地。盡管村子的南邊已有建好的樓房等他們入住,可他們不大愿意搬進去。

晌午,村民三三兩兩聚于一起,打著撲克,拉著家常。在施工現場旁,一位劉姓村民知曉記者來意后,壓低聲音說:“我們現在沒啥事干,種了大半輩子菜,現在閑了下來,悶得慌。”

上述劉姓村民還說,有的樓房沒有任何手續,但開發商不顧村民阻攔,執意要蓋樓。

他所稱的“阻攔”,發生在20天前。當時,幾十名村民攔著施工隊,不準占用自己的菜地,雙方僵持數天,一直未果。隨后,開發商給每個村民發了1000元錢,作為對占用菜田的補償,村民方才散去。

根據多名村民的說法,該村其他地塊也已被開發商看中,全村3000多人將全部搬到樓上,村子可能不復原樣。

這并非孤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后來到毗鄰的南郝村,該村的菜地同樣面臨著被 “蠶食”的可能,菜地已被征收,只是轟鳴的機器尚未開進。

南郝村一名姓任的村民帶記者來到南郝村幼兒園旁:“從這個地方一直到幾百米遠的地方,一大片菜地現在不讓種了,聽說要蓋樓。”據他估算,這片菜地至少有500畝,原先一直種菜,每年基本能保證“兩茬”,主要向北京市內的蔬菜市場供應。

水屯村的情況和南郝村大同小異,從水屯蔬菜批發中心往西走,就能看見大片菜地,被人十畝二十畝地承包下來,種著蔬菜。但這片大約有300余畝的菜地,也被村里要求不再種菜。

從17萬畝到1萬畝

菜農的標簽被撕掉了,擁有當地戶口的村民盤算著另一種生活渠道:有的打點行李準備回家,有的到城區內尋找機會。

這其中,就包括來自河北張北的王森和他年邁的父母。由于不讓種菜,沒有了生活來源,他們在北京五環外租的房子無力續簽。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陳殿奎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經主要為北京市民供菜的石景山、朝陽、豐臺等地,現在基本上沒有菜地。這些區域原先的菜地面積能保證在17萬畝以上,現在已縮減至不到1萬畝。

陳殿奎表示,由于這些區域的菜地數量微乎其微,已經不在相關統計之列,“主要是量太小,現在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一定程度上擠占了菜地。”

以石景山為例,自2002年開始試點戶籍制度改革以來,石景山區有1.5萬名農民一次性變更為城鎮居民。據報道,石景山在規劃期內不再保留耕地,預計有千余公頃農用地將被轉為建設用地。根據最新出臺的 《石景山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至2020年〕》,到2020年,石景山區將新增1588.38公頃建設用地。

北京菜地年減30%

陳殿奎無奈地說,隨著第二、三產業不斷發展,菜田面積也不斷萎縮。如果本地蔬菜極度缺失,單靠外地供應,保證市民用菜會有些困難。加之近年來北京人口急劇膨脹,需求量很大,很容易造成供應短缺。

記者在北京市土壤資源管理信息網上查詢得知,自1979年至2005年,北京耕地面積直線下滑,人均耕地面積也由1979年的0.05公頃,下降為2005年的不足0.02公頃,降幅為67.8%。在耕地資源中,菜地所占比例甚小。幾年前的數據表明,在耕地總面積中,68%為水澆地,19%為旱地,5%為灌溉水田,菜地僅占8%。
 

(遲精蕊 編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