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墣:重慶可望超越長三角 變身台商新電子基地
鉅亨網記者蔡宗憲 台北
冰島火山爆發導致歐洲空中交通大亂,所幸部分電腦品牌業者與代工廠商早先為了應對零組件成本增加,已調降空運出貨比例而改採海運;拓墣產業研究所今 (29) 日表示,目前大陸重慶具有多項優勢,除了位在長江水運與陸運輸紐外,其重工業產值居中國第三,因此吸引包含惠普 (HPQ-US) 等大廠駐地設廠,未來連結蘭州與昆明之鐵路建設完成之後,有機會超越上海成為台資企業生產基地。
拓墣產業研究所上海子公司總經理李大衛今 (29) 日表示,台灣NB業者生產基地集中於上海蘇州一帶,從上海港出發到荷蘭阿姆斯特丹港,快則 25 天、慢則需時 1 個月以上,對毛利甚低、強調存貨與現金周轉速度的 NB 行業,其海運效率問題仍有待克服。
李大衛表示,若走歐亞大陸橋鐵路線,運輸時間只需 18 天左右,鴻海 (2317-TW) 集團許多電子產品就是使用這條出貨路線,換言之,中國沿海地區對歐陸的運輸優勢逐漸下滑,加上經營成本陡升、勞動力缺乏,以及外資企業深耕中國內需市場等因素,均促使台商欲擺脫地理區域的束縛,開始向中國中西部地區投資設廠。
拓墣認為,中國最大直轄市重慶,位於長江水運和路運樞紐,重工業產值居中國第三,其「西永綜合保稅區」面積更是中國之最,吸引了惠普、富士康、廣達 (2382-TW)、英業達 (2356-TW) 等業者投資設廠,一但連結蘭州和昆明之鐵路建設完成,重慶有機會超越上海蘇州,成為台資電子企業的新生產基地。
拓墣指出,重慶要成為台商前進歐洲市場的新跳板,以及深耕大陸市場新熱點,NB 產業將是一個最佳開端;由於 NB 產業鏈涵蓋面廣、生產規模大,且未來數年內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集中資源打造 NB 產業的難度雖高,但完成後將帶來提升工業產值、創造電子產業生態、提供技術勞工就業環境、改善加工出口基礎環節等利多因素,未來若要發展手機、電視等加工出口產業,或進行面板、半導體等產業技術提升,基礎將更為穩固。
拓墣也說,由於冰島火山爆發,意外讓中國物流動線重新洗牌,海運不再獨步江湖,鐵路運輸優勢再起,山城重慶正積極儲備能量,與長三角的上海、蘇州、昆山等地爭奪 NB 產業生產基地寶座,對台灣業者而言,重慶的崛起可望有機會成為下一階段營運大業的最佳成長動能來源。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