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高鐵安全運行的“定海神針”
鉅亨網新聞中心
——記中國通號列控技術創新
香港, 2015年2月13日 - (亞太商訊) - 據內地新華社報導,列車控制系統,是除軌道、動車之外,高鐵最關鍵的三大核心技術之一,被稱為決定高鐵運行安全的“定海神針”。記者近日走入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探尋高鐵“陸地飛行”之謎。
C3:高鐵間隔最短只有3分鐘
“列控系統是運用信號技術控制列車,是高鐵的 大腦 和 中樞神經 ,指揮著列車的一舉一動。”在世界最大的C3實驗室,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
C3全稱CTCS-3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它應用無線傳輸方式控制列車運行,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高鐵列控系統之一。
在列控系統中有兩個關鍵設備:一個在地面,一個在車上。地面的叫無線閉塞中心系統(RBC),指揮列車該走時候走,該停時候停;車上設備叫列車超速防護系統(ATP),連續不間斷地對列車實行速度監督,實現超速防護。
“C3完全滿足高速列車最高時速350公里以上、最小運行間隔3分鐘的運營要求。”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志亮說,我國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通信信號系統92%以上由中國通號提供系統整合、設備供貨和安裝調試。
“每天上千列高鐵列車,在上萬公里高鐵線路上安全高效運行,就是列控技術安全質量的佐證。”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主管科技研發的副總經理周煒說。
自主創新實現“彎道超車”
“伴隨中國鐵路的發展,我們採用引進消化吸收和完全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混合模式,最終實現了列控系統技術和裝備的 中國創造 。”周煒說。
2007年,中國通號通過引進消化吸收開始C3攻關,吸引國際一流企業加入,“以我為主,聯合開發,同場競技”,隨後又利用武廣高鐵“實戰練兵”,逐步實現“彎道超車”。
2012年,RBC和ATP兩大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工作取得突破:技術的先進性、安全性達到了對國外高鐵列控系統和裝備進行替代的水平。
“去年下半年,自主化的C3列控系統已通過國際標準安全認證,達到國際信號安全標準最高等級。”周煒說。
“列車以350公里的時速飛奔時,通過C3系統自動控制,確保列車不超速,前後兩個列車始終保持安全距離。”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公司C3自主化攻關組技術負責人江明說。
佔領未來技術的製高點
“通過多年的研發創新,我們已擁有C0級至C3級控車核心技術體系,廣泛運用於普通鐵路和高速鐵路列車。目前正在研究下一代的C4技術。”周志亮說,過去3年,中國通號年均科技投入七八億元。
在周志亮看來,數字化、智慧化和資訊化是軌道交通技術發展的方向。未來,中國通號將沿著軌道交通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方向繼續發展。同時,致力於電力電氣化、有軌電車、資訊工程、海外業務的開拓、構建“上下延伸、關聯拓展、產業協同”7大業務板塊體系,成為以軌道交通業務為主,相關多元業務綜合發展的國際化集團。
除了依托國內市場,中國通號也將拿著“自己的技術”開拓海外市場。目前,中國通號已加入中國鐵路總公司進軍海外的產業聯盟,在鞏固阿根廷、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埃塞俄比亞、越南、安哥拉等國家市場的基礎上,正在逐步向中東、亞太、美洲、非洲和歐洲進軍。
“我們擁有先進的技術,富有競爭力的產品性價比,以及全球最長高鐵線路的應用實踐和案例庫。對於開拓海外,我們很有信心。”周志亮說。
Copyright 2015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