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PE帶來監管新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多元化的PE群體里,銀行系PE投資模式正面臨一些爭議。銀行與旗下PE間的交叉銷售無疑推動了銀行系PE迅猛發展,但有業內人士擔心,這種綜合經營風險可能給監管帶來新挑戰。
銀行系PE發展迅速
如今,企業與商業銀行的關系已突破了以往相對單一的借貸關系模式,而向戰略合作的縱深方向發展。其中一個重要標志就是銀行系PE參與企業既有項目的股權投資,甚至銀行系PE與企業雙方還聯手成立PE。
由于銀行不具備直投資格,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均采取了繞道海外的運作模式,即利用其注冊在香港的平臺回到國內注冊PE管理公司,發揮銀行的資金優勢和渠道優勢,扮演著管理銀行大客戶資金的角色。一些股份制銀行甚至將中小客戶的資金以理財產品的方式打包投入PE。
有跡象表明,銀行系PE正成為備受業內矚目的力量。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上旬,銀行系PE募集資金總額已逾千億元。其中,中銀國際參與了管理渤海產業基金,并募集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工銀國際與江西省政府地方投資平臺共同投資組建了鄱陽湖產業投資管理公司,與天津濱海建筑集團設立了基礎設施建設基金;建銀國際發起設立醫療保健產業的股權投資基金,并與中航投資和中航咨詢合資成立了天津裕豐基金管理公司,以管理雙方共同發起的航空產業股權投資基金。
此外,今年3月份,由農行控股的農銀國際在香港成立。據了解,該公司旗下已設立投行部門,其PE團隊也初具雛形。
PE與貸款協同效應
中國銀行戰略研究部主管宗良表示,PE業務是商業銀行業務的補充,有利于業務多樣化,同時可以防止客戶流失。利用投行業務,銀行可提供不同的產品組合以滿足客戶全方位需求,打造高質量的服務品牌。
目前,PE與貸款業務的互動,是不少商業銀行在試點的新模式。例如,中行、建行等銀行的分行會將貸款客戶的股本融資需求匯總到子公司中銀國際、建銀國際旗下的基金管理公司,這成為銀行系基金的主要項目來源。而銀行系基金自身投資的公司,也被要求在母行開戶,以加強對被投資企業的管理。
對于許多銀行而言,PE與貸款部門之間的交叉銷售是業務整合的必然選擇,以貸款業務獲得PE項目,其業務利潤可觀,且有利于抑制風險。目前,銀行系PE投資的對象,主要是貸款企業。盡管銀行暴露在股權、債權的雙重風險敞口下,但是作為股東,可以監督企業運營及分享企業利潤,其回報率往往超過貸款收益。
以工銀國際與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的房地產基金為例,該基金主要投資于二線城市的住宅地產,實際上為目前難以獲得貸款的房地產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據了解,該房地產基金的首期募集資金將不低于2.5億美元。其中,工銀國際投資管理公司亦出資1.2億美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了解客戶的情況,能幫助客戶解決部分資金問題,有利于發展貸款業務。不過,銀行系PE與信貸部門仍面臨考核、利益等現實問題,能否產生協同效用有待觀察。
資深PE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銀行的客戶資金有些是中短期,而PE所需要的是5-7年的長期資金;另一方面,在銷售環節,銀行客戶往往分不清PE和銀行的區別,日后的糾紛將很難避免。
風險監管成新課題
不容忽視的是,這種集團內部交叉銷售所形成的綜合經營甚至是關聯交易可能蘊含風險。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在這方面并沒有明確的監管思路,而是更多地依賴公司自身內部風控。
不少人士擔憂僅依靠銀行自律是不夠的。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由于涉及跨部門協調,目前的監管主體并不明確;此外,交叉領域構成的關聯交易及其可能引發的不公平競爭問題值得業界深思,但目前還看不到監管層對此有充分的準備。不過,他也表示,今年即將召開的金融工作會議上可能會形成初步的規劃。
宗良也表示,受混業經營的趨勢影響,一行三會甚至是更高層面的部門在下一步展開對監管交叉領域的研究是必然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