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轉換一場夢魘
鉅亨網新聞中心
風格轉換是偽命題?
一邊是權重股全線崩潰,一邊是題材股繼續興風作浪。被眾多機構掛在嘴上很長時間的風格轉換,已是今年第四次預期落空。
股指期貨推出,藍籌股仍難逃夢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開了調查。
市場表現藍籌成空軍司令
在股指期貨上市后的第二個交易日,兩市雙雙遭遇黑色星期一,滬指上演百點暴跌慘劇,午后跌破年線以及3000點重要關口,個股哀鴻遍野,地產板塊整體跌幅超過7%,最終滬指報收2980.30點,暴跌150點。股指期貨隨現貨滬深300指數同步重挫,4個合約均跌破基準價,跌逾6.8%。
業內人士稱,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密集出臺,隔夜美股受高盛影響暴跌等因素,正好在時間節點上給予了股指期貨空方大舉殺跌做空的理由。而大盤藍籌股不幸成為空軍司令,其中銀行、黑色金屬、房地產等藍籌個股是罪魁。
將時間延長至一周來看,銀行類板塊繼周一下行后,延續了下跌趨勢,周四又大跌超過2%,僅在本周五尾盤有止跌回穩的跡象;房地產板塊在周一遭遇大面積跌停板后,下跌趨勢有所收斂,然而9.32%的周跌幅,也成為今年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
在藍籌股萎靡不振之時,題材個股卻奏響了進行曲。分拆上市概念的同方股份(600100,SH)、海虹控股(000503,SZ)等個股逆勢漲停,德賽電池(000049,SZ)領頭的新能源概念個股頻創歷史新高,包鋼稀土(600111,SH)激起小金屬炒作熱情。
事實上,在今年以來的股市中,題材股幾次熄火,卻都又死灰復燃。1月26日的全線下跌、3月29日的一小時行情、4月13日的全盤暴跌,再加上本周一,已有4次所謂的風格轉換點,都以失敗告終。
一私募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A股市場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今年代表權重股表現的中證100指數下跌15.17%,同期,代表中小盤股的中證500指數卻上漲8.45%。
本周還有個有趣現象,就是第一高價股頭銜4次易主。周一,神州泰岳(300002,SZ)10送15后讓出第一高價股寶座;周二,一季報超預期的洋河股份(002304,SZ)從貴州茅臺(600519,SH)手中搶過第一頭銜;此后,碧水源(300070,SZ)上市即成第一高價股。如再算上發行價達148元的海普瑞,第一高價股再易主也只是時間問題。
機構動向基金在猶豫中前行
股指期貨推行之初的高門檻,使得期指市場目前以機構參與為主,因此資金分流或許是近期大盤走弱的因素之一。但從已公布完畢的基金一季報來看,基金手中仍有不少現金。
由于市場持續橫盤震蕩,621只基金今年一季度虧損近900億元,其中偏股型以及混合型基金平均股票倉位約為77%,較去年年末下降近4%。Wind資訊數據顯示,嘉實基金平均股票倉位從去年底的80.68%下降到72.65%,下降8.03個百分點,降幅最大;華安、諾安、華夏、匯添富等基金公司偏股基金整體倉位分別下降7.43、6.83、6.21、5.10個百分點,意味著大多數基金從藍籌股撤離,對接下來的走勢仍有較大的疑慮。
但同時,機構專用席位又頻繁現身題材個股。德賽電池28%的周漲幅背后、包鋼稀土的兩個漲停背后、第一高價股碧水源周五新高背后,無不是機構在推動。
一位基金人士表示,在加息預期、房地產調控、印花稅傳聞等影響下,機構資金不敢確定方向,也只有在新能源、新技術和抗周期的醫藥板塊內活躍,這些板塊也是后續值得繼續關注的。
深度分析風格轉換失敗因差錢
進入2010年,就差錢的魔咒始終困擾著中國資本市場。這也是風格轉換難以順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在此背景下,市場的確很難走出當年530暴跌之后的藍籌股引領市場的行情。當年,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萬科A、中國石化等一系列權重股,在暴跌之后掀起了一波驚濤駭浪,A股市場也直撲6124點!
但是在今日,要想牽動藍籌股,談何容易!
一方面,資金面大幅度收緊。存款準備金率多次提高、央行重啟3年期央票等一系列政策,大幅收緊銀根。另外,銀監會嚴查信貸資金入市,都給市場的資金面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復蘇,實體經濟開始吸收流動性,大量資金也在向實體經濟回流。
再從藍籌股本身來看,大小非解禁流通,以及金融股大規模的增發,不但從資本市場上抽走了大量的資金,也直接導致了股本的擴張,市值急劇增加。以招商銀行(600036,SH)為例,在2007年上半年,公司的流通股本僅為47.0979億股,但是三年后的今天,招行的流通股本已經擴大至176.6613億股,是當年的3.75倍!簡單地計算一下,假設當年1000億元的資金能夠撼動招商銀行,那么如今需要近4000億元資金才可能拉動這只大象!
整個藍籌股群體已是異常龐大,在資金面本身就捉襟見肘之下,藍籌股要取代題材股成為主角,自然是難上加難。
除了錢,市場自身對估值的調整,也成為風格轉換難以完成的一個因素。
在銀行股、保險股以外,藍籌股整體處于高估值狀態。最典型的就是兩桶油。在銀行股、保險股已經實現AH股股價接軌,A股價格甚至低于H股時,兩桶油的A股股價仍遠高于H股股價。此外,金屬股、鋼鐵股乃至部分煤炭股的估值,都遠高于H股市場的同類公司。上述藍籌股的接軌之路才剛開始,也預示著藍籌股的估值調整之路尚未完成。
政策面上,對于樓市的嚴厲調控,也成為了制約風格轉換的新力量。
操作思路看著政策發掘股票
風格轉換難以實現,題材股繼續爆炒,使得眾多投資者感到在2010年里很難操作。
這一波跌下來,又被打回原形了。一位曾在2009年賺了一倍的投資者說。
據《每日經濟新聞》的調查,今年以來很大一部分投資者都沒賺到錢,投資者普遍感覺今年賺錢的難度非常大,而一些私募基金在今年甚至是出現了虧損。
如何在今年這種就差錢的A股市場中獲取正收益,已經成為眾多投資者亟待攻克的難題。
西南證券總部分析師冉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冷靜下來分析,并對行情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可以發現今年的行情依然存在不少機會,而能否抓住這些機會,前提是要深入研究政策面的動向。
中國已經意識到發展內需的重要性,這可能是下一階段投資的重要方向。冉緒稱。
雖然中國經濟正在強勁復蘇,但是三駕馬車中的出口,正遭遇最嚴峻的考驗。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繼續依靠出口對經濟高速增長進行拉動,勢必影響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中央領導人也多次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首要任務是擴大內需,中國將堅持以內需為主、內外需結合,積極尋求投資與消費的結合點。冉緒說。
事實上,A股市場對于內需類公司的發掘,本周已經拉開了帷幕。
借助房地產調控,主流資金開始從房地產相關板塊上撤離,轉入醫藥、酒類、商業連鎖、農業等消費類板塊上。資金流量顯示,上述板塊明顯有新增資金在大規模介入。
在冉緒看來,這種資金流入并不是一次短暫的炒作,而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A股市場真正的投資主題。
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人口紅利將給消費類這個大的行業提供很廣闊的發展空間。冉緒表示。
科技創新、新能源也代表了新經濟的發展方向。本周,以包鋼稀土為代表的新能源類公司,表現出色,整個新經濟板塊受到了資金的重點關照。
在本周積極介入消費類行業的一位私募人士,在談到當前和未來市場機會時,也顯得激情澎湃。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傳統的二八轉換未能實現,但是另外一種風格轉換其實已經開始了,這就是向大消費類和科技創新等領域轉換。在未來,題材股依然會大行其道,但是這其中,代表中國經濟發展方向的消費、科技創新、新能源等板塊的題材公司,將成為A股市場新的主角。在下一個十年,上述行業中必將誕生眾多世界級的巨頭,就像騰訊控股(00700.)一樣。
案例盤點梳理今年4次風格轉換
第一次,1月26日:預期卻迎新低。
1月11日,國務院同意推出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市場對于藍籌股的風格轉換預期愈加強烈。
1月20日,中金所就股指期貨交易規則公開征求意見出臺后,卻拖累大盤暴跌近3%,然而市場仍舊盼望藍籌股崛起。但在1月26日,藍籌股卻選擇連續下跌,此前上證指數在3100點關口徘徊數日,而在地產板塊利空不斷的情況下,房地產板塊當日以4.79%跌幅領跌,大盤指數下跌75點,鋼鐵、有色金屬、券商等板塊成為拖累大盤的權重股。
此后5個交易日,大盤指數持續下跌,一路探至2890點的今年新低,風格轉換成為泡影。
第二次,3月29日:一小時行情。
3月26日,大盤異軍突起上漲1.34%。當周末,利好來襲,中金所宣布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4月16日掛牌交易。
3月29日大盤復牌后,僅給出一個小時的正面反應。打開上證指數60分鐘K線可以看到,當日,一根通天大陽線出現,將指數帶向3100點以上,一小時的成交量達到593億元,相較平時放大超一倍。從板塊看,金融、券商、有色、保險等權重板塊全線飄紅,表現強勢,成了帶領大盤上漲的主力,市場高呼風格轉換終于來了。
然而,從當天收盤來看,開盤后一小時成交量占據了當日成交的一半,且此后大盤指數再無表現,創業板等中小盤個股卻依舊活躍。當周剩余時間段里,指數并沒有明顯地活躍,市場預期再度落空。
第三次,4月13日:中小盤大面積跌停。
4月13日,大盤走出寬幅震蕩行情。在保險、銀行等權重股強勁上攻的推動下,開盤后股指即快速走強,滬指以3173.63點逼近之前高點。在權重股走強的同時,卻引發創業板、中小板等個股紛紛大跌,早盤創業板個股大面積跌停,進而影響權重股沖高回落,股指上演高臺跳水;當日午后,權重股再度企穩并溫和反彈,個股跌幅收窄。值得一提的是,前期強勢的中小板指數當日放量大跌報收大陰線,跌停個股超12只,創業板個股普遍跌幅在7%以上。
一日輝煌之后,權重股的走勢,卻再一次被認定是偽風格轉換,市場更加傾向于權重股的上漲屬于補漲行情,此后小盤股依然上行。
第四次,4月19日:權重擠泡沫。
4月16日,股指期貨如期上市,然而并未給市場帶來太多激情,在股指期貨高開引領下,指數全天呈現低開低走,權重股等并未有所表現。
但在當周末房地產調控政策密集出臺的沖擊下,4月19日一開盤,權重板塊全線下跌,且毫無反抗,大盤在股指期貨上市后的第二個交易日,遭遇了黑色星期一,滬指上演百點暴跌慘劇,個股哀鴻遍野,地產板塊整體跌幅超過7%,最終滬指報收2980.30點,暴跌150點。市場預期再度落空,且本周題材股繼續活躍,電子科技類的個股頻創新高。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