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發達國家增長緩如牛步 美元2年內恐遭拋售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10-07-20 11:20
專家警告美元可能遭拋售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表示,發達國家或進入長期緩慢增長格局,需要警惕未來半年到 2 年美元遭到國際投資者拋售;央行前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余永定也建議,中國應調整美元儲備資產結構,其中,在針對未來美元貶值和美國發生通脹,可增加短期國債比重的同時,考慮購買 TIPS (通脹指數化債券) 等。
香港《大公報》報導,李稻葵昨日在清華 EMBA 畢業典禮上指出,國際形勢格局在 10-15 年出現的重大變化將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歐洲的債務危機雖不大可能演變為全球經濟的二次探底,但世界發達國家不可避免地進入一個長期的緩慢增長的格局。且危機後一些國家政策領域左傾思潮氾濫,預計貿易保護主義將繼續高漲。
第二,發達國家採取的寬鬆貨幣政策的時間窗口將會在較長時間內持續,由此也不可避免地帶來資產價格和物價的上漲,這對中國經濟也會造成影響,匯率在未來仍將面臨壓力。第三,世界上新興國家已經進入蓬勃發展的軌道,這些國家未來將成為全球經濟的火車頭。
對於同樣作為發達國家代表的美國和歐元區,李稻葵對兩者的匯率走勢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歐元在未來半年到 1 年還會擴張,匯率相對保持穩定;但美元方面,則需要警惕未來半年到 2 年美元遭到國際投資者拋售。
中國外匯儲備過度集中在美元資產,要多元化外匯儲備一直是市場討論的課題。內地媒體昨日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指出,中國的外匯儲備早已大大超過需要且過於集中在美元儲備資產,但中國一旦減持美元資產,導致相應的資產價格下降,使中國遭受損失。
他建議,中國可以在不減少美元儲備資產的前提下,調整美元資產的結構,如針對未來美元貶值和美國發生通膨的可能性,可增加短期國債比重,減少長期國債比重,同時可考慮購買 TIPS 等。他表示,在現時美元國債需求比較旺盛下,恰是中國適當退出美國國債市場的難得時機,此時退出,將不會對美國國債價格造成過大衝擊,也不會因此讓中國遭受過大損失。
他並且重申,中國應把部分美元備資產變為其他幣種的儲備資產,把部分儲備資產變為如實物儲備、 FDI (外商直接投資) 和金融投資等非儲備資產。同時,中國也應擴大對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資。
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 (TIC) ,中國 5 月份大幅減持美國國債 325 億美元,令所持有的美國國債由 4 月末的 9002 億降至 8677 億美元,但仍是全球最大美債持有人。央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 5 月份中國的外匯儲備餘額減少 510.06 億美元,為自去年 2 月以來外匯儲備首次出現負增長。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