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煤化工產能過剩需“堵疏兼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2-25 15:54
目前中國傳統煤化工和現代煤化工均出現盲目發展的局面,產能已現過剩跡象,要治理煤炭化工產能過剩,需堵與疏兼濟,方可取得更好效果。
據中國經濟導報2月25日報道,不久前,“中國將暫停審批新建或擴建傳統煤化工項目”一事,再一次把煤化工行業推向峰口浪尖。
近幾年,“逢煤必化,遍地開花”幾成煤化工高速發展代名詞;與此相映成趣,“跑馬圈地,盲目爭上”亦成為各界談說煤化工時的抱憾之語。煤化工因何“高燒不退”?又為何“多方側目”?將如何“平穩退燒”……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速能源結構調整的大坐標下,打開上述這些“?”,意義重要,事關長遠。
1、“逢煤必化”事出有因
2009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門在京召開發布會,提出近幾年中國將停止審批新建或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甲醇等傳統煤化工項目,穩步開展現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設和投產驗收評價工作,近幾年原則上不再安排新的試點項目。
國家之所以對傳統煤化工項目“按下暫停鍵”,實則其來有自。
在這場名為“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情況”的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有關負責人向與會的數十家媒體描述了一幅中國當前煤化工產能過剩和盲目建設的圖景:
就產能情況看,2008年,全國焦炭的產能利用率為80%左右,電石約68%,甲醇53.6%;2009年,受進口劇增的沖擊影響,甲醇開工率進一步下滑到44%以下,大約在42%左右。相關統計顯示,2009年,全國焦炭新增產能3,000萬噸左右;目前全國在建電石項目31個、產能700萬噸;甲醇項目25個、產能860萬噸。這些項目全部投運后,將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的矛盾。
就行業結構看,各地還規劃了一批傳統煤化工項目。與此同時,目前中國一些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不顧技術進展、產業成熟度和當地建設條件狀況,紛紛規劃近期建設現代煤化工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報來的項目,煤制油總規模已超過4,000萬噸,煤制烯烴總產能2,000萬噸,煤制天然氣達到250億立方米。這些項目總投資按照示范工程的投資加預算,已經超過1萬億元。
產能過剩如此熾烈,上馬熱情如此高漲,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坦率地講,目前還不確知。但一年多以前煤化工行業的那段“苦澀歲月”,想必會給各方帶來一些啟悟:
受經濟衰退和油價暴跌雙重影響,中國煤化工產業受到了嚴重沖擊。從2008年初的產銷兩旺和價格節節攀升,到當年10月份以后產品滯銷和價格急劇下降,再到2009年2月份前后的嚴重停產----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在談及這段“過山車之旅”時直言,中國煤化工行業已出現投資過剩跡象。
“逢煤必化”也好,“坐過山車”也罷,這背后究竟有著怎樣耐人尋味的深層次原因?把各界與此相關的分析略加梳理,我們不難得出如下結論:
其一,就能源賦存結構和投資成本看,中國資源稟賦表現出“煤多油少氣貧”的特點,加上傳統煤化工技術裝備和產品市場都比較成熟,投資成本又相對較低,這使得它極易成為市場追捧的熱點。
其二,就大宗商品價格運行趨勢看,國際油價雖有波動起伏,但總體卻呈升勢,且漲價預期強烈,這就使得替代石油產品的技術有了發展空間。現代煤化工主要是石油替代產品,為了占領制高點和圈占煤礦資源,現代煤化工便自然受到投資者追捧。
其三,就對供求信息和市場規律的把握看,煤化工市場信息經常失真且不暢,一些市場主體對經濟全球化趨勢、國際產業垂直分布規律、化工產品波谷周期性特點的體認不清,隨波逐流,追求短期效益。
其四,一些地方過分看重經濟增長速度,熱衷于鋪攤子、上項目,在招商引資中不冷靜,不科學,一味追求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堵疏兼濟”方可長遠
雖然此次國家的“叫停”牽動多方,但實事求是地說,引導煤化工行業健康發展,不自“叫停”始,也不隨“叫停”終。
隨著中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隨著消費結構升級的加速,如何科學看待煤化工,必然會在今后一次次迸顯出獨特的張力。
需要強調的是,一方面,限制落后、治理過剩,始終是不折不扣的主線。
其實,回首一兩年來國家對煤化工行業特別是傳統煤化工的調控態度,我們就會發現,“寧可少些,但要好些”的科學引導,即便在經濟增速下滑、行業遇到沖擊的特殊時段,也始終沒有放松。
2009年2月,國際金融危機來勢洶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內經濟也受到嚴重影響。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彼時,煤化工行業正受到嚴重沖擊,但請注意,規劃仍然明確提出,要停止審批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等煤化工項目,并堅決遏制煤化工盲目發展勢頭。
2009年8月,中國經濟正處于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重點加強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等行業發展的指導,嚴格市場準入,強化環境監管。
2009年10月,中國經濟增速逐季加快,但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一些深層次矛盾特別是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說,今后3年中國將停止審批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甲醇等煤化工項目。對于目前產能已過剩,而地方仍盲目發展的傳統煤化工產品,應堅決遏制其盲目發展勢頭,在控制總量基礎上,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
另一方面,調控如治水,堵與疏兼濟,方可取得更好效果。
對此,一些觀點認為,治理產能過剩中,在“疏”的方面,如企業轉產服務、工人培訓再就業等,相關政策措施還略顯單薄。實踐多次證明,如果不在“疏”上多做文章,抑制產能的目的很難達到,產能過剩的矛盾也會以其他形式出現。
其實,按下“暫停鍵”,并不是“一刀切”。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強調,今后中國將穩步開展現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設和投產驗收評價工作。
細心的市場主體,不難聽出此中深意。
不過,也有不少專家對煤制油、煤制氣等領域的投資主體提醒說,利用一種稀缺能源轉化為另一種稀缺能源,這種能源調節技術的產業化價值必須探討,煤制油是這樣,煤制天然氣也不例外。另外,煤制天然氣項目大都集中在煤炭資源富集區,但水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卻有些令人擔憂。
再往深一步講,也有學者提出,根治產能過剩,關鍵在于各級政府和企業要徹底轉變發展觀念,這就要進一步改變和完善對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指標。“政績考核如同一個指揮棒,其方向正確,發展才能科學。”
另外,相關方面也要考慮如何深化改革,從體制上解決煤化工產能過剩的深層次問題。
有時,對于煤化工行業來說,真的是一花獨放不是春,遍地開花難稱美。在發展的前路上,惟有花開有序,方能春色滿園。
(王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