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預計東北三省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6%

鉅亨網新聞中心


東北三省預計20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556.8億元,同比增長12.6%,高出全國平均3.9個百分點。

發改委網站3月17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東北振興司發布《東北地區2009年經濟形勢分析報告》,報告指出,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經濟增長基本保持了振興戰略以來的良好態勢,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取得顯著成效,老工業基地站上了全面振興的新起點。

一、2009年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

2009年東北地區經濟運行狀況與全國類似,年初經濟出現明顯下滑,其后不斷回升向好,全年整體上依然保持較快增長勢頭。總體上看,國際金融危機并未傷及東北經濟的基本面,東北避免了出現大規模企業停產和職工下崗的局面,經濟形勢比預料的要好,有些方面比全國其他地區還略好,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成果經受住了金融危機的沖擊和檢驗。


(一)地區經濟不斷回升向好。預計2009年全年,東北三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556.8億元,同比增長12.6%,高出全國平均3.9個百分點。其中遼、吉、黑三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分別為13.1%、13.3%和11.1%,遼寧省增速與2008年持平,吉林、黑龍江省比2008年降低2.7個和0.7個百分點。從2009年各季度情況看,經濟增長逐季加快。遼、吉、黑三省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與前三季度相比分別加快0.4個、1.2個和1.3個百分點,與上半年相比分別加快1.6個、1.6個和2.2個百分點,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比全國更為明顯。

(二)農業生產基本保持穩定。在吉林和遼寧西部地區遭遇歷史罕見的嚴重旱情的情況下,糧食生產仍然獲得較好收成,三省糧食總產量達1,680.8億斤,比2008年下降5.8%,但仍屬于歷史上產量較高的年份。其中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達870.6億斤,比2008年增加3%,躍居全國第二位,再創歷史新高。遼寧、吉林兩省受嚴重旱情影響,糧食產量分別為318.2億斤和492億斤,比2008年下降14.5%和13.4%。畜牧養殖業穩步發展,牲畜存欄和蛋、奶產量平穩增長。

(三)工業經濟速度效益同步回升。2009年,東北三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3,583.8億元,同比增長15.5%,與2008年相比下降1個百分點,但仍高出全國4.5個百分點。其中遼、吉、黑三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6.8%、16.8%和12.1%,高出全國5.8個、5.8個和1.1個百分點。從分月的情況看,工業生產回升上揚態勢明顯。工業經濟效益大幅下滑的態勢也得到扭轉,遼、吉、黑三省規模以上工業分別實現利潤934.6億元、475.1億元和860.1億元,其中遼寧和吉林兩省同比增長92.9%和34.7%、黑龍江省同比下降40.0%,與上半年三省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下降0.7%、33.7%、58.9%的狀況相比,有了較大改觀。企業虧損面同比也有所下降。

注:工業增加值增速為各月當月增速。

(四)投資增速保持高位但有所下滑。2009年,東北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363.5億元,同比增長31.5%,高出全國1.4個百分點。其中,遼、吉、黑三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完成13,074.9億元、7,259.5億元和5,029.1億元,增長30.5%、29.5%和37.6%,遼寧、黑龍江兩省高于全國0.4個和7.5個百分點,吉林省低于全國0.6個百分點。與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相比,三省投資增速均有一定幅度下降。

(五)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支撐力明顯增強。2009年,東北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71.7億元,同比增長18.7%,高出全國3.2個百分點,占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7%,比2008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遼、吉、黑三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5,812.6億元、2,957.3億元和3,401.8億元,增長18.2%、19.0%和19.2%,均高于全國增長水平。地區消費活躍,對各地經濟增長的支撐力顯著增強。

(六)財政收支狀況不斷改觀。2009年,東北三省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719.7億元,同比增長15.4%,高出全國財政收入增速3.7個百分點。遼、吉、黑三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為1,591億元、487.1億元和641.6億元,同比增長17.3%、15.2%和10.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5個、2.7個和9.1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分別為2,681.6億元、1,479.2億元和1,877.7億元,增長24.5%、25.3%和21.7%,增速比2008年下降4.6個、2個和1.5個百分點,財政收支矛盾有所緩解。

(七)金融對地方經濟支持力度加大。2009年,東北地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為28,668.2億元,比年初增加4,579.5億元。遼、吉、黑三省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分別為16,222.1億元、6,300.4億元、6,14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8%、28.6%、34.2%。遼寧省全年新增貸款為2008年的兩倍,黑龍江省貸款增速為20年來最高速度。

(八)外來投資規模顯著增加。2009年,東北三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14.38億美元,同比增長21.3%,明顯好于全國平均狀況(全國同比下降2.6%),占全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比例由2008年的19.0%增至23.7%。其中遼寧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為154.4億美元,增長28.5%,位居全國第三,與前兩位省份差距不斷縮小。遼寧省、吉林省全年引進省外內資2,500億元、1,6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35.5%。東北地區對國內外資金的吸引力顯著增強,“資金洼地”效應更加明顯。

(九)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2009年,遼、吉、黑三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5,800元、14,006元和12,566元,同比增長9.8%、9.2%和8.5%,遼寧、吉林省分別高于全國1個、0.4個百分點,黑龍江省低于全國0.3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分別為6,000元、5,266元和5,207元,同比增長7.6%、6.8%和7.2%,增速分別低于全國0.6個、1.4個和1個百分點。

(十)民生狀況不斷改善。2009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省分別實現新增就業114.7萬人、48萬人和74.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3.9%、3.95%和4.27%,均低于全年控制目標。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醫療、失業三大保險參保人數繼續大幅攀升。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大,棚戶區改造、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步伐加快。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

二、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雖然2009年東北地區經濟整體上保持了較快增長,但經濟運行仍然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一些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更加凸顯,部分問題還比較嚴重。

一是出口形勢仍未有實質性改觀。2009年以來,東北地區出口一直處于大幅下滑狀態,形勢比全國更為嚴峻,全年東北三省出口466.5億美元,下降26.7%,降幅高出全國10.7個百分點。遼、吉、黑三省出口分別為334.4億、31.3億和100.8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20.5%、34.4%和40%。傳統大宗商品出口普遍下降,鋼材、成品油、農產品等支柱產業產品出口受到較大沖擊。黑龍江受俄羅斯市場需求萎縮影響,對俄出口訂單持續減少,對該省出口造成嚴重影響。

二是投資持續快速增長后勁不足。從全年投資變化情況看,三省投資增速基本都處于持續減緩態勢,這與全國投資增速變動情況明顯不同。下半年以來,東北地區新開工項目個數和投資規模增幅出現減緩,項目儲備和接續能力明顯不足,企業自有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無法及時到位,影響了投資的穩定增長。如果后續投資不能跟進、民間投資不能激活,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力將減弱,東北經濟快速增長的態勢將可能受到較大影響。

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各月累計增速。

三是農業增長和農民增收難度較大。從去年東北糧食生產情況看,種植業仍未擺脫靠天吃飯的境地,東北農業基礎條件特別是水利設施落后的矛盾比較突出,一旦遭遇旱情便造成糧食明顯減產。農業種養效益偏低,農產品價格波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三省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應該引起重視。

四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任務艱巨。受市場需求有所好轉的影響,東北地區鋼鐵、冶金、化工等高載能行業生產開始回升,一些落后產能恢復生產,新上項目也存在著領域集中、技術和產品趨同的問題,一些產能過剩行業投資出現增長。新興產業發展滯緩,仍未形成具有較大增長潛力和較強競爭優勢的新興產業集群。

三、下一步的工作建議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謀劃“十二五”長遠發展、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關鍵之年。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推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實現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獨特優勢和競爭力的新的增長極。

(一)繼續保持投資較快增長。東北當前的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特點決定了未來一段時期,投資仍然是保增長、調結構的有力支撐。為此,要繼續把擴大投資作為應對危機保增長的重要舉措,繼續發揮好投資對拉動經濟和調整結構的重要作用。要組織實施好中央投資項目建設,切實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加強項目監管。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在基礎設施、糧食產能工程和民生工程等重點領域謀劃一批重大建設項目并力爭盡快組織實施。圍繞增強投資增長的內生動力,鼓勵民間投資,注重強化政府投資和激活社會資金的有效結合,拓寬投資渠道,繼續保持信貸資金的適度增長。

(二)推進外貿出口盡快實現恢復性增長。要采取措施力保傳統出口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提升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推進對外貿易多元化發展。積極壯大經貿主體,扶持一批企業做大做強,整頓和規范貿易方式,帶動東北地區對外貿易拓寬領域、提升層次。在東北四省區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業務,推動地區外貿發展。

(三)大力改善農業基礎條件。針對東北農業發展特點,抓緊研究制定加快東北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和維護,適度實施跨流域和區域引水工程,加強東北地區中西部水源工程和旱田灌溉、東部灌區建設。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積極開展農業節水灌溉。推進大中型灌區田間工程、小型灌區和末級渠系的節水改造,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對農民購置節水設備給予補貼,探索建立農業灌溉工程運行管理經費的財政補貼機制。穩定東北農產品價格,適時對東北地區玉米、大豆繼續實行國家收儲政策,研究推進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

(四)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利用分離設立的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專項資金,以及其他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在繼續做優做強裝備制造、原材料、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的基礎上,積極在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醫藥、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領域選擇一批老工業基地具有發展基礎的新興產業方向,依托既有產業基礎和科研人才優勢,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推動盡快培育出具有競爭優勢的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突出抓好以現代物流、服務外包、金融、旅游為重點的服務業,進一步擴大規模、拓寬領域、提升質量。

(五)推動東北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加快發展。落實融資、財稅及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政策,積極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金融服務和社會事業等領域。推動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外資經濟的融合,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職工在企業改制中持有一定比例股份。扶持重點民營企業加快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大力引進沿海地區民營企業到東北投資興業。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政策扶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提高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繼續推動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支持東北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擴展業務。

(程笛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