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益證券曾永堅:內地通縮風險增需減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2-12 09:16
中國今年1月的物價下行壓力較市場預期嚴重,引導市場普遍預期人行有必要采取「雙管齊下」式的「抗通縮」刺激政策,故此,市場主流看法為:除人行將會於今年內持續寬鬆貨幣政策外,中央政府亦有必要加大財政政策擴張的力度,避免經濟趨向通縮的邊緣,繼而墮入經濟與物價呈螺旋式下降的漩渦。
憧憬中央加大刺激經濟力度
基於中央加大刺激經濟政策力度的預期顯著升溫,支撐滬深股市於最近三個交易天持續上升。上證綜合指數周三終盤升0.51%,以3,157.7點作收,深證綜合指數終盤升1.38%。不過,近日滬深兩市成交金額則持續縮減,兩市繼周二萎縮至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最近三個月最低水平后,滬a股周三成交金額更縮減至2,106.7億元。
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近日亦通過文章公開指出內地經濟中期最大不確定性為通縮風險,其認為貨幣當局應堅持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貨幣政策取向。事實上,人行最近發表的報告亦表明,因應去年外匯占款供給已大幅按年縮減2.1萬億元至只有6,400億元,央行主動采取貨幣政策工具於去年已成基礎貨幣供給的主渠道。
基於人民幣兌美元短期持續面臨貶值壓力,令跨境資本進一步流走的壓力有增無減,迫使人民銀行已於上周作出降準的對應版面。除此之外,在面臨春節前后現金需求大增的環境下,人行亦於本周二進行共80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分別為250億元14天期和550億元21天期),扣除當天的35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凈投放450億元資金。
人行近期已較積極通過降準與大額逆回購來穩定市場流動資金量,但總量經濟一步一步走近通縮狀態,除拉高社會的實質融資利率外,亦對企業投資與私人消費的信心產生負面影響,突顯人行需於短期內進一步減息的必要性,預計寬鬆政策預期高唱入云,依然是利多滬股的主要因素。(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