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石油峰值改變國際政經版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6-21 08:36


盡管地質學界、經濟學界都對石油的枯竭有很大爭議,但石油生產峰值理論影響越來越大。

 IEA在《世界能源展望2007》中則公開擔憂因為油田產量加速遞減而造成的供需缺口將嚴重影響石油供應。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組織之一,IEA曾經是石油峰值論的反對者。但近年來,該機構態度已經有很大變化。

 IEA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指出,即使假設在今后25年當中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為零,還是需要增加每天4500萬桶的產量,這樣才能應對油田產量的遞減,這相當于四個沙特阿拉伯目前的產量。后來,他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考慮到現有油田產能下降以及原油需求增加,將要求石油供應市場在未來22年中新開發6400萬桶的原油日產能力,并且這一新增產能的近半數需在未來8年內實現。

 實際上,無論理論上這一峰值是否存在以及會在什么時間出現,重要的是市場當中許多人相信峰值的存在,并由此引起的對石油生產能力的擔憂和預期。只要擔憂和預期存在,石油供應就會籠罩在短缺和耗盡的陰云中,價格當中的“風險溢價”就會越積越多。


 一些經濟學家否認石油峰值。他們認為,石油的枯竭會推高油價,導致需求自然減少,而使人們改用其他燃料。剩下的石油因為開采成本太高而無人開發,自然也就不會用完。所以,沒有所謂的“石油峰值”。但是,這只是以人們能夠開發新的技術或新的燃料來替代石油為前提。問題在于,人們未必能夠及時地發現新的技術或以新的燃料來替代。實際上,最后一個超級大油田被發現距今已有二十多年,再也沒有出現像沙特的加瓦爾油田那樣的超大型油田。油氣開采越來越困難,從常規資源到非常規資源,從陸上到海上,從淺水到深水,從深水到超深水。加拿大的油砂、大洋中的深水油氣田、北美的頁巖氣陸續登上歷史舞臺。現在,一些國家甚至已經開始打上了極地油氣資源的主意。人類對油氣資源的使用已經不能用“掘地三尺”來形容,而簡直是“吃干榨盡”了。但是,這種模式可持續嗎?難道我們不應該反思我們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嗎?

 按照《沙漠黃昏》的作者西蒙斯的說法,最近幾十年能源行業的技術進步也乏善可陳,許多我們今天看到的技術產生于二三十年前,并一直未得到大規模的普及和推廣。因此,我們不能對能源行業的技術進步期望太高。

 而石油價格上漲也會帶動其他燃料價格上漲,替代燃料未必經濟,也未必清潔。退一步說,即便出現一些經濟學家所預言的那種狀況,也恰恰形成了經濟學意義上的石油生產峰值,而這一生產峰值的到來是以需求峰值到來為前提的。

 實際上,石油峰值不僅是產量峰值。筆者認為,石油峰值還存在消費峰值和排放峰值。由于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各國在碳排放問題上面臨“總量控制”,而碳排放強度是存在極限的,因此,一國石油消費量也就存在“天花板”——峰值。依照現在的情勢看,消費峰值和排放峰值越來越重要。所以,除了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影響外,石油峰值論還將在更廣大的范圍發揮更大影響,它不但會改變世界能源結構的版圖,甚至可能改變世界經濟和政治版圖。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