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增持美國國債可能為G20峰會默契行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16 14:52
分析稱中國增持美國國債可能為G20峰會默契行為,多元化外儲并不易。
綜合媒體11月16日消息,幾日來,受愛爾蘭債務危機影響,美元指數出現反彈,于昨日觸及6周以來的高點78.49。然而,源于美國經濟疲軟態勢,美元中長期弱勢前景似難改,美元資產縮水風險猶存。
或為G20峰會默契行為
上周五,美聯儲公布的數據顯示,最近一周外國央行持有的美國國債數據增加135.7億美元,總量達到2604萬億美元。截至8月末,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數量為8684億美元。
何以,在美元疲態前景已定情況下,中國央行仍積極購買美國國債?
“在美聯儲公布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之后,由于美聯儲將陸續購買6000億美元的國債,因此需求的上升勢必導致美國國債價格的上漲。而當前購買美國國債,并在其價格不斷上漲之后賣出,存在一定的獲利空間。”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表示,“作為一種投資,在目前這一階段購入美國國債還是有利可圖的。所以近期外國央行增持美國國債一方面應該是源于美聯儲將階段性購買國債的短期效應。”
孫立堅進而指出:“盡管韓國的G20峰會并沒有明確有信息傳出,不過不排除二十國集團之間私下達成了某些協議,即流動性寬裕的國家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為美國提供流動性,而美國則不要再進一步搞量化寬松貨幣增策,甚至減少既定的6000億美元的購買額度。這也算是一種國際合作的策略。”
多元化外儲并不易
作為當前最具活力的財富創造者——亞洲新興市場國家,每當美元一有動靜,總是牽動著我們的神經。而對于擁有全球最大規模外匯儲備的中國而言,受制于人的“痛苦”也在近年以來促使我們開啟外儲投資多元化的決心與智慧。
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中國持有的韓國國債規模增加111%,達3.99萬億韓元。對此,韓國國內開始表達擔憂情緒,認為中國的購買行為推高了國債價格。11月10日,韓國執政黨稱,可能重新對境外投資人持有的韓國財政部以及央行票據征收14%稅收。如果法案通過,中國購買韓國國債的成本無疑將上升。
無獨有偶,中國在今年5月開始加速增持日本國債,為此日本當局立即發出關于中國需求進一步推高日元的責難。而此后,中國在8月和9月連續兩個月減持日本國債,基本已經出清今年所購買的日本國債。
“并不是你想多元化就能多元化的,更不是你想買人家就愿意賣的。”孫立堅表示,“中國增持美國國債在一定程度上是無奈中的選擇。”
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普遍存在的貿易順差,以及順差不斷擴大的態勢,更進一步“逼”得這些國家不得不向美國國債靠攏。而且,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作為投資者同樣遵循這樣的道理,縱觀全球范圍內的各類有價證券,美國國債的安全性、流動性都屬翹楚,不是能被輕易替代的。
(都穎琪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