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新增外匯占款仍處高位 熱錢流入趨勢未改
鉅亨網新聞中心
11月新增外匯占款3196億元,較10月5301億元的高位明顯回落,但仍處于偏高位置,反映出近期外來資金大量流入的趨勢仍在持續。
綜合媒體12月19日報道,中國央行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增加3196億元,雖較10月份5301億元的歷史次高水平有所下降,也略低于市場此前的預期,但結合歷史數據比較,3000多億元的外匯占款仍處于偏高的位置,反映出近期外來資金大量流入的趨勢仍在持續。
根據海關數據,11月份的貿易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FDI)分別為229億美元和97.04億美元。在外匯占款中刨除這兩部分,無法解釋的資金流入約1000億元人民幣,凸現了近期“熱錢”流入依舊高漲。
目前,“熱錢”流入新興市場的跡象明顯。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17日出席《財經》年會時也坦陳,未來新興市場國家可能面臨史無前例的“熱錢”流入壓力,如果應對不當或者措施不力,會對自身經濟造成較大負面影響。而下一階段,隨著全球流動性過剩加劇,國際資本套利行為將更為頻繁,將進一步增加國內商品及資產價格的波動性,加大宏觀調控難度。
對于“熱錢”的防治問題,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解釋“池子論”時說,典型的“池子”是指外匯儲備,其中一部分則是用于讓熱錢進來的,然后再進行100%的對沖,使其在總量上不會對國民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央行為回收“熱錢”而造成的外匯占款的增加卻勢必給市場帶來過于寬裕的流動性。業內人士透露,今年以來外匯占款對于M2的貢獻率達到30%。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M2余額7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9.5%,增幅比上月高0.2個百分點。
為了應對外匯占款快速增加帶來的流動性過剩問題,央行已經開始采取果斷行動,近期連續收緊貨幣政策。11月以來,央行連續三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并且推遲了部分銀行差別準備金率的到期日。而明年的貨幣政策已經定調為“穩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要求明年“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
(徐志嬌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