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后市仍將繼續走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年10月中旬,大連商品交易所組織了黑龍江產區大豆、玉米收獲期考察活動。通過實地調研,國海良時期貨對今年大豆整體生產情況有了大概了解,現將調研結果總結如下:
一、大豆種植面積或將繼續減少
由于考察時間有限及調研點選擇等原因,我們對整個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無法獲得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但是基于各方對此的回應及沿途實地勘察,可以發現今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確實出現一定程度的減少,但依舊應在7000萬畝左右,部分調研點給出的近10%左右的減幅令人生疑。其中,由于種植效益而使玉米、水稻及部分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是擠兌大豆面積的主要原因。農場方面均表示未來將會繼續減少大豆種植面積,增加水稻的種植面積,但小規模種植戶及農戶則表示,要根據今年大豆、玉米比價來決定明年種植品種。
調研中我們發現,鑒于大豆田改種成水稻田成本較高,預計未來大豆面積減少幅度有限。一方面,當前黑龍江地下水資源已經較為匱乏,需要打30米左右深井才能出水,水田改造成本極高。另一方面,旱地第一年改種水稻后,由于農藥殘留等原因,水稻產量將偏低,幾乎沒有收益。因此,農場有實力改種水稻,而小規模種植戶及農戶的旱地僅能維持輪種。
二、單產增加一定程度上彌補面積下滑帶來的產量減少
黑龍江今年雖然受到4月、5月低溫多雨影響,作物播種期推遲一周左右,但出苗期氣溫迅速回升,特別是生長期間,白天有太陽光照,晚上下雨,光照充足、水分充分,作物生長進度加快,沒有對產量造成影響。由于今年早霜來得早,部分地區大豆品質差,成熟度不好,“青豆”偏多,但總體產量依舊不錯。
從調研情況來看,大豆單產一般在320—330斤/畝(小畝,下同),而部分機械化作業好的地區大豆單產能超過400斤/畝。去年黑龍江大豆單產平均在300—310斤/畝。因此,單產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種植面積下滑帶來的產量減少。因此,按大豆7000萬畝種植面積,平均單產320斤/畝計算,整個黑龍江大豆產量將至少在1000萬噸以上。
三、大豆種植效益處境尷尬
目前黑龍江大部分家庭都承包部分土地,租地費用約為4000元∕坰。據農戶介紹,今年大豆種植成本約為5500元∕坰,較去年有所提高,部分地區的收割費用也由去年的280元∕坰上漲到350元∕坰;由于種植玉米較種植大豆費工、費肥,種植成本比大豆高,平均高出500元/坰左右,達到6000元∕坰。因此,成本的上漲已是必然。
一組數據能較好地說明當前大豆種植效益的尷尬處境。據一位市場人士估算,以大豆350斤/畝,每斤1.9元的收購價計算,除去每畝410元左右的種植成本,一坰(15畝)大豆的種植收益約3000多元,而一坰玉米的收益為7000—8000元,一坰土豆收益超過20000元,一坰白瓜子16000元,一坰藥材也有10000多元的收益。因此,大豆的市場價格至少要達到2.5—2.7元/斤,比較收益才能和玉米持平。
四、市場各方看漲后期豆價
今年豆農對新季大豆的銷售價格存在較高預期,心理價位普遍達到1.90元/斤左右。另外,地方農委、種植戶也紛紛表示看漲后市。
由于新豆收獲后水分偏高,無法立刻銷售以及農戶惜售等,目前主產區大豆購銷并不旺盛,市場各方均持謹慎觀望態度。多數農戶可能在春節期間才會較大規模銷售大豆,而貿易商則在不斷提價大規模搶購,對質量要求可能有所降低。油廠也在收購大豆,但收購進度較慢。據某大型油廠介紹,自9月20日開秤收購開始,大豆價格已從1.83元/斤逐漸漲到1.88元/斤,去年收購價在1.75元/斤左右。
大豆購銷相對平淡,但玉米購銷較為旺盛,當前不僅僅是當地貿易商大量搶購玉米,很多非糧食貿易商、其他地方的資金也在當地搶購玉米,大家都非常看好玉米后市。玉米收購價格的上揚必將推動豆價上漲。
五、后市展望
2010年大豆種植面積雖略有減少,但由于單產提高,彌補了面積減少帶來的產量減少。不過,鑒于當前大豆種植效益較低,農戶種植玉米、水稻等其他作物的意愿較強,2011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或將繼續減少。目前,市場各方普遍看漲后市,農戶惜售心理較重,而油廠開始積極采購,為了保證拿到貨源,價格將會進一步抬升。
綜上所述,國海良時分析師蔣偉良看漲豆類后期走勢。
(國海良時 蔣偉良)
(劉洋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