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09年每股收益0.79元擬10送3派2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醫藥09年年報顯示,公司09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93億元,同比增長16.14%;基本每股收益0.7913元。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送紅股3股、派發現金2.00元(含稅)。
中國醫藥(600056)3月16日公布2009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4,790,006,217.17元,比2008年同增長55.56%;利潤總額303,725,936.15元,同比增長22.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9,269,048.32元,同比增長16.14%;基本每股收益0.7913元。公司擬以2009年12月31日總股本239,198,400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送紅股3股(每股面值1.00元)同時派發現金2.00元(含稅)。
公司整體的經營規模在2008年的基礎上繼續大幅提升,公司初步完成北京、廣州等主要中心城市醫藥商業布局,經營結構更趨合理,經營質量有所提高。公司主營業務涵蓋天然藥物、醫藥化工、醫療器械、醫藥商業和綜合貿易等五大核心業務領域,涉及國際貿易、國內營銷、生產、研發、物流和技術服務等多種經營業態,已初步形成科工貿一體化發展的產業格局。
2009年,公司以戰略規劃為指引,重點并購整合、布局國內醫藥商業網絡,著力構建科工產業平臺,調整創新傳統進出口業務,在轉型升級中邁出堅實步伐。
公司順利完成收購醫藥商業項目,在醫藥商業網絡布局方面實現重要突破。經過深入的調研論證和長期的前期談判,公司成功收購原華立九州公司及下屬北京永正和廣東萬特公司,這標志著公司在國內兩個最重要的用藥市場建立起醫療機構終端銷售的橋頭堡。公司完成收購后將華立九州公司更名為美康九州醫藥有限公司;永正公司更名北京美康永正醫藥有限公司;萬特公司更名為廣東美康萬特醫藥有限公司。公司在短時間內完成對接與融合工作,九州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9,853.99萬元,實現凈利潤915.67萬元。這充分說明我們不僅并購重組社會資源,而且能夠整合協同,使其發展得更好。由于收購美康萬特公司的工商變更日期為2009年12月30日,因此上述九州公司利潤不包括美康萬特公司2009年利潤。
公司加大研發和相關能力建設投入,特色化學藥品產業實現穩健增長。三洋公司加強團隊建設,推進營銷創新,有效實現產銷平衡,積極推進原料藥基地建設,加大技改和研發投入,順利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復合抗生素領域的領先優勢進一步鞏固,實現利潤總額8,318萬元,有力支撐中國醫藥科工產業的發展壯大。特別是在國家藥品注冊審批政策大幅收緊的情況下,三洋公司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進產品研發工作,重點產品的注冊報批取得實質性進展,增強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公司向專業化醫藥保健品供應鏈綜合服務商轉型取得長足進展。公司堅持專業化經營、團隊化運作和規模化發展,傳統業務調整創新、搶抓機遇、開拓市場,取得重大進展。
其中天然藥物事業部在國際市場需求大幅下降的不利情況下,充分發揮專業化、深層次產業鏈經營的優勢,保持日本、歐洲等重點市場的份額優勢;由南藥業務延伸開發的農產品進口業務取得實質性進展。
醫藥化工事業部積極探索以內外貿一體化經營模式做大原料藥業務;加強制劑海外注冊和市場開發工作力度;援外業務在大項目獲取和執行方面取得可喜進展;藥品進口部以全面增值服務爭得更多的產品和業務資源;藥品營銷部經過多年努力,將抗艾滋病藥品業務打造成公司的“王牌”業務之一,藥品深度營銷業務也取得新進展;生物制品部在產品引進與開發方面做大量開創性工作;百泰公司增強團隊凝聚力,強化深度營銷優勢,實現利潤總額3,323萬元,同比增長82%。
醫療器械事業部醫療器械及耗材業務由進口代理向物流、分銷、營銷延伸轉型取得顯著成果,培育出醫用膠片和呼吸機等優勢業務;敷料出口業務迎難而上實現44%的增長。貿易發展事業部鞏固優勢市場,開發大宗產品,打造出農產品出口和化工原料進口銷售等業務單元,成功摸索出項目制運作、規模化發展模式。
為進一步加強全國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藥物供應保障工作,公司在確保完成國家儲備任務的前提下,將適時開展抗病毒藥物(磷酸奧司他韋膠囊及顆粒劑)的經銷活動。為此,公司在2009年12月1日與宜昌長江藥業有限公司簽訂相關獨家經銷協議。預計上述業務可為公司帶來一定的銷售收入。
2009年,在抗擊甲型H1N1流感任務中,公司承擔起抗病毒藥品中央儲備的重擔,面對時間異常緊迫、責任格外重大的嚴峻考驗,公司圓滿完成2,600萬人份磷酸奧司他韋的原料保障、生產組織和收儲任務,及時準確地向全國31個省市區緊急調運藥品260批次,有力地支持全國各地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為首都60年大慶活動提供堅強保障。危難面前,公司以自身出色表現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工信部專門致函國資委,高度贊揚公司在抗病毒藥物收儲和調用中的出色表現,稱贊中國醫藥“集中體現中央企業高度的政治覺悟、出色的管理、連續作戰的工作精神”,“在抗病毒藥物儲備中發揮重要作用”,李榮融主任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表揚:“在關鍵時刻切實發揮頂梁柱作用”。
2009年,公司著力打造與轉型升級戰略相匹配、與經營管理實際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公司以戰略管理為主線,以風險管理為核心,以制度管理為手段,重點強化制度執行與流程控制,加強內控體系建設,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公司規范流程管理,強化制度執行,積極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重點加強投資決策風險、信用交易風險、產品質量風險和資金等財務風險的管理。
公司以職位薪酬考核體系優化為重點,進一步深化職位管理理念,全面啟動職位薪酬調整機制,持續完善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工作,用市場化的理念和方法,大力推進內部考核激勵機制的改革。公司以預算管理為龍頭,重點強調資產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加強資金管理的計劃性和資源配置的合理性。
公司大力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特別是制度化開展對控股企業的定期審計,高度重視重大投資項目的續期審計,及時做好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跟蹤審計,有針對性地開展對重點業務和關鍵業務環節的管理審計,同時加強對審計意見落實情況的跟蹤檢查,從查找風險管理薄弱環節的角度,幫助公司所屬各單位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有效防控經營管理風險。
公司努力做好信息化工作,完成藥品經營GSP管理軟件的開發和系統上線運行工作。公司加強法律保障和服務,提高案件管理和處置水平,加大清收執行力度。公司高度重視質量管理、安全生產和保密工作,嚴格執行GSP和GMP管理要求,順利完成公司經營資質維護和更新工作,加大對安全隱患的督查和整改工作力度,強化保密責任意識。
2010年,公司既要堅定推進公司轉型升級的信心,又要充分認識宏觀經濟形勢的復雜性;既要積極搶抓機遇、大力開拓市場、加快并購與整合社會資源步伐,又要扎實做好各項基礎管理、切實防范經營風險;既要充分做好當期經營工作,又要大力推進商業模式創新、業務結構優化和能力建設工作,努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
2010年公司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定不移推進公司轉型升級、做強做大。更加注重整合協同與資源有效配置,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市場開發與能力建設,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更加注重產品開發與引進,完善創新機制,進一步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加注重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協同發展,切實發揮貿易引領全局的作用;更加注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強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發展的活力與動力。
公司的戰略愿景是成為科工貿一體化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成為綜合競爭實力強大的全產業鏈集團。科工產業是戰略基石,是綜合競爭實力的根本所在。經過多年艱苦努力,公司已經初具科工貿一體化的產業雛形。
公司要積極落實戰略發展規劃,總結經驗,加大投入力度,鞏固與提高現有產業基礎和能力,扎實推進投資并購與整合社會資源,聚焦現代中藥和特色化學藥品細分領域,力爭在打造堅強科工產業平臺方面實現突破性進展。要更為積極主動地搜尋和捕捉機遇,創造性整合資源,高起點進入現代中藥產業;扎實做好三洋公司產業平臺能力完善和提高發展工作,積極擇優整合社會配套資源,構建公司根基扎實、優勢突出、綜合水平一流的特色化學藥品產業平臺。
公司的全產業鏈模式目前是以科工產業、國際貿易和醫藥商業三個板塊為支撐的,功能定位各有側重,同時密不可分構成有機整體。科工產業板塊是基石和根本,關鍵在于特色和優勢產品的擁有和控制,通過專業化、高水平組織安排產品開發、知識產權獲取和生產工藝水平提升,實現對優勢產品全方位控制,確保獲取最大價值增值;國際貿易板塊要發揮引領全局的支撐作用,關鍵在于國際營銷網絡的廣度和深度,要扎根中國沃土、跟蹤世界市場前沿,在全球范圍內搜索商機,靈活高效配置資源,堅持專業化經營、團隊化運作和規模化發展,充分發揮商務集成優勢,在做好重點市場開發的同時,“引進來”、“走出去”,與公司科工和醫藥商業環節協同、互動、促進;醫藥商業板塊是重點拓展領域,關鍵在于營銷深度,在于市場終端控制能力,在于真正的產品營銷能力,通過為醫藥生產企業提供產品營銷的全面解決方案,真正建立差異化營銷服務優勢,從而實質上控制產品,獲取增值空間。
公司將采用季度評審和不定期專題會等多種形式,從戰略貢獻度、發展前景、管理能力和投入產出等多方面,將主要的增量資源集中向優勢業務單元配置,適時將符合條件的業務單元提升為戰略業務單元。各經營單位要根據公司整體發展戰略的需要,明確自身定位和發展方向,全面梳理分析現有業務,調整組織架構,優化資源配置,培育發展優質業務單元,構筑戰略業務單元。
公司2010年經營計劃為銷售收入55億元,與2009年實際完成相比增加14.58%;銷售成本51.5億元,與2009年實際發生相比增加20.98%。公司為完成上述經營目標,將通過整合現有醫藥商業和打造優勢業務單元以及通過戰略并購來實現。
(張笑蕾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