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經部研擬新增美牛六部位進口 衛福部:安全無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2-11 13:39


經濟部研擬准許骨髓、血管、頭骨肉、面頰肉、食道肌與牛油等六項美牛部位,進口牛雜碎產品,衛福部證實,早在去年8月已開會釐清這六個部位是「非內臟牛雜碎產品」,不是胸、腹部、骨盆的「臟器」,屬於可以輸入的項目。衛福部強調,會按牛肉輸入規定逐批查驗,合格才會放行。(黃仲丘報導)

為了降低狂牛症風險,我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規定,包括目前非疫區但近10年內有發生牛海綿狀腦病(狂牛症)或新型庫賈氏症病例的國家或地區,牛隻的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及其他相關產製品,禁止輸入台灣。


經濟部表示已與衛福部、農委會,研擬再放寬美牛內臟定義,將准許包含骨髓、血管、頭骨肉、面頰肉、食道肌與牛油等六項美牛部位,引起爭議。食藥署表示美國目前是狂牛症風險可忽略地區,並強調,這6項品項經專家會議認定都是屬於「非內臟」,符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規範的不會存在特定風險物質的部位,安全無虞,因此可以輸入、申請報驗。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吳宗熹說:「我們經過跟農委會的會議,邀請專家來確認,在經過我們去年度BSE專家諮詢會(牛海綿狀腦病專家諮詢委員會),來確認,它除了非屬內臟以外,這些今天報紙上提到的六個品項,也不是屬於特定的風險物質,所以在安全上是無虞的,可以輸入。」

吳宗熹說,過去曾陸續開放牛筋、牛尾、牛睪丸等共11品項,現在加上這一次認定的六項,明確定義為牛雜碎的品項將達到17項。但根據過去一年的報關資料,國內僅有牛筋輸入進口的紀錄。

吳宗熹表示,美牛進口必須來自合格工廠、30月齡以下牛隻、不含特定風險物質,海關也會100%逐批查驗,合格後才會放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