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轉變發展方式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
鉅亨網新聞中心
云南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面提高發展質量與效率,瞄準新型工業化方向攻堅克難、大步前行。
據云南日報8月17日報道,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肩負光榮而艱巨使命的云南工業面臨兩難抉擇。
云南工業發展慢不得,總量要持續做大,速度要平穩增長。欠發達省份的特殊省情,決定了云南經濟發展的引擎和砥柱非工業莫屬。快在工業,慢在工業,好在工業,坎坷在工業,“云南工業打噴嚏,云南經濟要吃藥”。
云南工業發展方式轉變必須快。產業結構單一、產業層次低下、資源型產業占比高等問題,帶來的是云南工業總體呈現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資源壓力和環境壓力雙凸顯,云南工業可持續發展嚴重受制于此。不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云南工業無以為繼,曾經擁有的輝煌也注定成為過去時。
怎么辦?答案是,在發展中轉變、在轉變中發展,以發展促轉變,用轉變保發展。
云南省委、省政府“調強二產”的戰略部署已經確定,身處全面戰略轉型階段的云南工業,必須瞄準新型工業化方向攻堅克難、大步前行,努力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勞動者素質提高轉變。
這是云南第二產業強筋壯骨的必由之路,這是云南工業不辱使命的必然選擇。
傳統產業路在何方
有色金屬、鋼鐵、化工、煤電、建材等傳統產業構成云南省重化工業的主體,在全省工業總量占比超過50%。這意味著基本屬于“兩高一資”型產業范疇的云南重化工業,既是目前全省工業經濟乃至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同時又是節能減排、降低資源消耗首當其沖、任務艱巨的產業群體。如何讓這個產業群體既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又使之逐步走上一條低碳綠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轉變發展方式既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要求,也是企業生存進步的內在需求。”云天化集團董事長董華認為,云天化集團雖已躋身中國化工企業骨干行列,成為磷復肥企業全國老大、亞洲老二,集眾多殊榮于一身,但如不搶抓機遇,加大調結構轉方式步伐,企業多年發展形成的競爭優勢將會減弱,發展空間將會越來越小,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考驗。董華的憂患意識代表著云南省傳統產業領域企業決策者們共同的危機意識。
知行合一,云南企業在行動。
淘汰落后產能,用先進工藝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讓含碳量低下去,含“金”量高起來。
在云銅、在云錫、在馳宏鋅鍺,落后的冶煉設備和產能被逐一拆除淘汰,代表世界先進工藝水平的艾薩爐、澳斯麥特爐巍然矗立。過去煙霧彌漫的廠區上空,開始露出藍天白云;在昆鋼,隨著2000立方米大高爐的投產,一座又一座小高爐在定向爆破聲中消失;在云鋁,兩次大力度技術改造后,噸鋁能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美麗的撫仙湖畔,一批小黃磷落后產能已被消滅;在全省水泥行業,小水泥淘汰速度在加快,骨干企業中先進的干法工藝推廣使用率逐年上升……
拉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發展精深加工產品,實現低資源消耗和高效益產出。
已成為全球最大錫生產企業的云錫集團,并不滿足于做錫產量的世界老大,更傾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錫材和錫化工精深加工中心。目前,云錫錫材和錫化工深加工產品銷售收入已經占企業總收入的35%,形成了更高發展質量層面上的新經濟增長點。
拓展與主業相關或非相關的多元化發展空間,形成多支撐點的企業良性發展格局。
昆鋼優化產業布局、多元化發展成效明顯,2009年非鋼產業收入占總收入40.3%,利潤占比高達85.2%。云天化成功實施新材料發展戰略,玻纖和聚甲醛兩大系列產品的技術和產能都躍居全國同行業前茅。管理創新,人才優勝,靠管理和人才優勢創造競爭力優勢。
云南建工集團憑借“效益至尊”的管理模式和任人唯“能”的用人機制,5年利潤激增20倍。云天化股份公司堅持橫到邊、縱到底的全程質量現場管理和職工崗位成長計劃的實施,創出了傳統大化肥生產設備連續安全運行周期最長的世界紀錄。
在我們收獲成績的同時,也必須正視尚存的差距——云南省正處于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邁向工業化成熟階段的征程并不平坦,充滿荊棘。據權威統計數據,目前云南省企業技術水平整體落后,達到國際和國內先進水平的分別占3%和9%左右,70%左右處于國內一般水平,落后技術還占一定比例;全省單位GDP能耗高于國內平均水平40%以上。
調結構轉方式,全面提高發展質量與效率,云南省傳統產業已邁步前行。這是一場攻堅戰,又是一場持久戰,面對依然嚴峻的現實,需要更堅定的決心與執著。
(程笛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