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左右難判,股市上下兩難
鉅亨網新聞中心
經濟怎么走?
中國證券報記者:最新經濟數據顯示中國二季度GDP增速環比回落,您預計下半年經濟走勢如何?風險何在?
孫瑜: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這種經濟減速是政府希望看到的。過去六個月,政府采取定量緊縮政策,主動針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并控制工業企業產能過剩、重點強調節能減排目標等,這些舉措都會導致經濟活動下降。這些都屬于結構調整的一部分,是在政府預期中的。
預計下半年和明年經濟增速應該在9%左右,不會有探底風險。因為如果出現二次探底肯定會有一些征兆,外部是進出口,內部是房地產投資。從外部來看,前六個月中國進出口貿易額增長遠遠超過預期,而且這個成績是在人民幣兌歐元大幅升值、歐元區爆發主權債務危機的背景下取得的,說明我們此前可能低估了出口行業的競爭力;內部來看,私人企業的房地產投資急劇下降,“國十條”后一線城市房地產交易量萎縮非常明顯,但價格還沒有出現明顯的松動跡象,尤其是核心地帶,預計風險可能在下半年進一步釋放。
秦曉斌:二季度GDP增速為10.3%,與我們的預期吻合,但從降速來看還是有點快。特別是從發電量、工業增加值等來看,實體經濟的趨勢不是太好。如果目前的政策維持不變的話,預計三四季度的降速會加快,三季度降到9.1%,四季度降到8.4%,但全年還會維持9.6%的水平以上。六月份的CPI數據比大家預期的好,通脹壓力有所減輕。
中國證券報記者:宏觀經濟政策會不會有所調整?
孫瑜:5月份住建部與各省簽訂責任書,目標是在年內修建700萬套保障性住房。政府此舉是希望通過保障性住房建設部分緩沖私人地產投資減緩帶來的負面沖擊。而近期加快西部大開發等行動實際上也是希望通過加速城鎮化來提供一種“保險”。政府的工作方針,短期來講是保障性住房建設和西部大開發,長遠來看是結構調整,同時兼顧保增長,防止社會矛盾激化。政策是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綜合協調。
姚鴻耀: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不錯,但A股市場全球墊底。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雖然美歐病得很嚴重而亞太區包括中國在內很健康,但這不意味著中國不會受到影響。中國的問題就是“內熱外冷”,造成貨幣政策兩難。政策變得非常不清晰、不明朗,這也是市場不喜歡的狀況。
宏觀上,政策還是有相當多不明確的趨勢,這對整個經濟來講是相當大的考驗。南部洪水可能帶來物價上漲壓力,歐洲某些國家爆發問題的可能性很大,也會給亞太經濟帶來影響。
秦曉斌:宏觀政策調整方面,我覺得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個角度看可操作空間都不大。下半年政策可能更多還是會落腳在調結構方面,比如區域經濟振興、新興產業扶持、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這是緩沖經濟過快下滑勢頭的主要措施。
流動性能否改善?
中國證券報記者:如何看今年以來的信貸緊縮?下半年資金面能否出現改善?
孫瑜:過去八周央行一直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進行注資,總數超過1萬億元,相當于將年內三次提升存款準備金率抽走的9000億元都放回去了,客觀上對市場起到支撐作用。
流動性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宏觀,一個是市場。宏觀來看,下半年經濟增長負面因素比較多,收緊流動性包括加息的可能性都在降低,但不會放開,畢竟通脹風險沒有完全排除。預計下半年收緊流動性的力度肯定不如上半年大,如果上半年偏緊的話,下半年會趨于中性。
從市場角度來講,A股從2007年高點下跌超過六成,但流動市值跟2007年高點相比增加60%以上,達到14-15萬億元。目前市場估值的中心肯定下調了,但現有融資頻率對A股市場來講還是過大了。一方面流動市值上升,另一方面新的IPO和配股量非常大,這是市場揮之不去的陰影。
秦曉斌: 6月底時銀行資金特別緊張,但目前來看情況已經有了大幅改善。我認為央行繼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大幅投放貨幣的可能性不大,相反還有可能會收縮。從信貸看,今年突破7.5萬億元的預算目標可能性不大,此外加息可能性也進一步下降。整體而言,未來大的方向是收緊或者維持現有力度不動。政策要保持延續性,一方面不能收得過緊,怕對經濟造成傷害,另一方面也并不具備松動的空間。
市場能否反轉?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期市場出現小幅反彈,這種趨勢能否延續?下半年A股會呈現怎樣的運行態勢?
孫瑜:我繼續維持A股市場2300點是底部的看法。原因是:第一,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預期中的,二次探底風險不大;第二,市場估值水平合理,上證指數與國企紅籌股估值水平基本一致;第三,從流動性來講,央行一直在注資,盡管出發點是幫助銀行融資,但客觀上也達到穩定市場的效果。
如果將反轉定義為從目前點位上升超過20%的話,我認為未來幾個季度市場反轉的可能性不大,A股市場突破3000點是小概率事件,預計年底能達到2800點。
秦曉斌:市場短期仍會維持震蕩。目前中報業績會對市場形成一定支撐,稍遠一些就要看經濟下滑速度到底有多快,以及政策面有沒有大的舉措和變化。目前市場有“上下兩難”的味道,上升沒有動力,向下的話業績和估值還是能夠提供支撐的。
預計今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政策調整的必要性會更強一些,因為屆時經濟趨勢會更明朗化,通脹壓力會徹底打消。在這個時間點上,市場調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我認為反彈和反轉的區別在于對時間長度和高度的判斷,從目前的市場點位來看,至少會是一個反彈。預計下半年向上會到2800點左右,但突破3100點的難度較大。當然這是一種預測,不能夠過于樂觀。
姚鴻耀:目前來看企業盈利能力仍然不錯,但很可能受到經濟“逆風”前進以及緊縮貨幣政策的影響。國內方面,由于削減信貸和限制過熱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對制造業產生影響,PMI開始放緩,一旦PMI逼近50的榮枯分界線,市場情緒將受到影響,這意味著可能出現比預期更劇烈的下跌。
中國證券報記者:當前市況下應采取何種投資策略?哪些行業和題材值得關注?
孫瑜:大盤股的機會應該不是太多,銀行、電信、能源板塊還面臨盈利壓力。長期投資來看,A股保險、水泥股的估值跟港股比要便宜20%左右,未來十年應該是財富急劇增長的十年,保險公司中長期來看有非常大的優勢,我們長期看好A股的保險公司。
短期投資機會,還是應多從兩地市場的估值差異出發,同時抓住人民幣升值的方向。另外我們長期看好消費、醫療股票,“十二五”計劃實現收入翻番的話,消費板塊始終會得到支撐。
秦曉斌:一方面在政策放松時,一些傳統的周期性大盤藍籌股可能會有階段性機會。另一方面長期來看,未來真正有成長性和爆發力的,是能夠帶來持續高收益的,以及經濟結構調整方向里涉及的新興產業公司。這些公司前期可能會有一個風險釋放,但風險釋放完畢后會有一個比較好的買入機會。
姚鴻耀:從基本面角度來看,一些優質公司的投資價值已經逐步出現,當然還沒有完全到位。長期來講,我們看好在香港上市的消費類企業,但這類企業的普遍問題是估值偏高。如果下半年還有大的調整,會帶來建倉的好機會。個人投資,我還是建議定期定額投資。像巴菲特說的,這好比每天都吃飯,市場低的時候就多吃一點,現在應該是多吃一點的時候了。
剛剛公布的上半年經濟數據證實了中國經濟增速正在放緩的預期,下半年經濟增長會呈現何種態勢?經濟政策會有怎樣的調整?市場流動性能否有所改善?市場將演繹怎樣的行情?本期北京圓桌邀請到匯豐中國證券策略主管孫瑜、英國安本資產管理集團中國/香港股票投資主管姚鴻耀、銀河證券研究部策略總監秦曉斌三位嘉賓就此展開討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