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農政策補貼帶動山東農戶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
鉅亨網新聞中心
山東2009年貫徹落實各項惠農支農政策,繼續加大對“三農”投入力度,確保了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戶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7%,實現快速增長。
國家統計局網站2月23日消息,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數據顯示,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山東省確定了“保增長、擴內需、促就業”的發展思路,貫徹落實各項惠農支農政策,繼續加大對“三農”投入力度,確保了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戶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7%,實現快速增長。
一、農戶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特點
據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推算,2009年山東農戶固定資產投資達643億元,比2008年增加119億元,增長22.7%,增幅比2008年提高2.4個百分點。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從資金來源看,銀行貸款增長快,自籌資金比重大。2009年,我省地方性金融機構,創新信貸模式,堅持服務“三農”,農村信用社存貸款總量再創新高,其中涉農貸款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全省農戶固定資產投資中,國內貸款為17億元,同比增長67.5%,由此可見,政府和金融機構加大了資金支農力度,農戶國內貸款額增長迅速,但所占資金來源的比重仍然偏低,僅占2.7%;其他資金為66億元,增長18.4%,占10.3%;自籌資金為559億元,增長22.2%,占資金來源的87.0%,仍居主導地位。
(二)從投資方向上看,第三產業投資增幅較高。第一產業投資繼續增加,但增幅回落,投資額為141億元,增長2.4%,增幅回落37.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額為29億元,下降3.7%。第三產業是2009年全省農戶投資的主要方向,投資額為472億元,同比增長32.8%。其中,除受農戶住宅投資大幅增長的拉動影響外,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長30.6%,批發和零售業投資增長50.8%,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投資增長61.5%。2009年,全省農戶三產投資中新增住宿和餐飲業以及教育投資達3.4億元,農戶投資不再單一,投資格局越來越趨向多元化。農戶投向一、二、三產業的投資結構比例由2008年的26.3:5.8:69.7調整為21.9:4.6:73.5,一產、二產投資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投資比重提高。
(三)從投資項目上看,住宅投資仍是農戶投資主體。2009年,全省農戶住宅投資為370億元,比2008年增加76億元,增長25.9%,住宅投資占農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重為57.6%,較去年提升1.5個百分點,仍是拉動農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因素。2009年山東農戶住房投資熱情高漲,新開工施工房屋面積為7,0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1.1%。本年竣工房屋面積為7,500萬平方米,增長23.8%。其中,住宅面積為6,588萬平方米,增長21.8%。農戶對房屋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新建住房中,鋼筋混凝土房屋所占比重達55.9%,比2008年提高4個百分點。
二、拉動農戶投資增長的主要因素
(一)惠農政策補貼,帶動了農戶機械投資增速加快。隨著國家對農機購置補貼財政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2009年山東共下撥農機購置補貼資金9億元,補貼購置各類機具12.5萬臺,8萬多農戶受益。另外,積極落實汽車、摩托車下鄉銷售補貼政策,累計補貼資金9.6億元。2009年,農戶固定資產投資中用于購置機械的支出為161億元,同比增長40.6%,增速比2008年提升16.8個百分點。其中,用于購買農、林、牧、漁業的機械支出為64億元,增長60.1%;用于購置運輸機械的支出為47億元,增長29.8%。
(二)啟動農村住房建設,激發了農戶住房投資熱情。2009年,山東啟動了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工程,綜合運用規劃、土地和政府補貼等政策措施,引導和幫助農民新建改建住房。在規劃方面,立足長遠,合理制定農房建設標準,使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工程與建設村莊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和垃圾處理、沼氣和供氣、集中供熱及科教文衛等設施相配套;在資金支持方面,省財政投入專項資金達4.4億元,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建房農戶直接補助或者給予貸款貼息。這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農戶建房投資積極性。同時,2009年山東農戶建筑生活用房材料價格呈現負增長,從農村住戶抽樣調查數據看,農戶購買水泥價格下降10.7%,鋼材價格下降18.8%。農戶建房成本的下降,也激發了農戶的建房熱情。
(三)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為農戶投資提供了經濟基礎。2009年,從中央到地方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山東出臺了23項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加大了對交通運輸、電力、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共安排用于支持“三農”發展的省級財政預算資金達175.7億元,同比增長20.8%。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農民收入仍保持穩定增長,2009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119元,比2008年增加477元,增長8.5%,為農戶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提供了經濟基礎。
三、農戶固定資產投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融資渠道狹窄。農戶投資多是規模小、風險高的項目,較難從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改善農民融資渠道的政策,但從目前情況看,國家財政金融機構對農民的支持仍然有限。盡管支農貸款有較快增長,但農村金融服務的整體水平和“三農”發展的現實需要還有較大差距,農戶投資主要依靠自籌資金的現狀沒有得到明顯改善。2009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中70%用于生活消費,30%用于投資和儲蓄,僅靠自籌資金無法滿足農戶投資發展的需要,貸款少、融資渠道狹窄仍是制約農戶投資的瓶頸。
(二)投資結構不盡合理。2009年,山東農戶一、二、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呈現出“一慢二退三增”的態勢,第一產業在經歷了去年的快速增長后趨于穩定,第二產業比重明顯偏低且繼續下降,第三產業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相對較小,吸引了大部分的投資。農戶投資主要還是集中在住宅建設,全省農戶投資中,住宅投資的比重達57.6%,居各項投資之首,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生產性投資,將會影響農業及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進而影響農民收入的進一步提高。
(三)投資軟環境有待提高。投資環境是一個涉及資源、社會、經濟、基礎設施、法律和制度等多方面內容的綜合性指標,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特別是投資軟環境,對于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山東大力改善農村投資硬環境,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都取得較好的成效。但在投資軟環境的建設上仍然有所欠缺,農村投資的法律、政策環境欠佳,對返鄉創業人員的創業指導上有所加強,但對于經營管理、創業場所、資金支持等方面還缺乏可操作性的扶持辦法,對農戶生產投資的服務和引導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四、促進農戶投資持續增長的建議
(一)調整投資結構,優化投資環境,為農戶投資創造更為廣闊的空間。產業結構的優劣、投資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投資規模和速度。各級政府應當根據當地實際,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投資環境,帶動農村投資結構升級,促進農戶投資繼續向多元化發展。一方面要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高效農業,提高農產品競爭能力,加大對農產品精深加工的投入。鼓勵農民增加生產性投資,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業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面要強化農村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研究制定保護農村投資權益和引導農村投資發展的法規政策,加快建立包括政策信息、技術信息、市場信息在內的信息網絡和發布渠道,構建良好的市場信息引導機制。
(二)創新融資模式,加大對農戶投資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制度創新,加大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的政策力度,采取多種辦法,盡可能多地吸引民間資本。加快各種新型融資模式的創新和推行,完善民營企業的融資機制,拓寬融資渠道,為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建立和完善為農村投資服務的金融組織體系,制定適應農村投資特點的貸款政策和管理辦法。繼續完善和發展為農村投資服務的信用擔保機構和擔保基金,切實解決農戶融資的擔保問題。
(三)完善增加農戶投資的長效機制,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建立旨在激發農民投資熱情和提高發展生產積極性的長效機制,使其長效化、制度化。全面落實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加強惠農政策的連續性,積極引導農民理性投資,對農民自主投資的項目給予獎勵和補助,增強農業生產后勁。毫不放松地抓好農民負擔監管,加大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抑制農資價格上漲,通過有效減少農民生產性支出,增加農民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支持農民擴大再生產。
(程笛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