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統計數字打架百姓該信誰 專家:應配“說明書”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2-16 19:44


針對統計數據的“打架”現象,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信息中心文兼武稱,在經濟轉折時期,國內經濟數據之間的不協調較多,但這種現象在國外也不少見。

中新社援引半島晨報12月16日報道稱,一邊是統計局,一邊是社科院,當這樣的重量級單位擺在老百姓面前時,大部分人都會有一頭霧水,不知該信誰的感覺。面對兩方發布的兩個具有極高的權威性的數據,普通百姓該怎么去看呢?

數據打架并非中國獨有

“倒底誰對,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不像數學題只有一個答案,這就是統計。結果不同,只是口徑方法的不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后徐奇淵這樣說。


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信息中心文兼武對統計數據的“打架”現象解釋稱:“在經濟轉折時期,國內經濟數據之間的不協調較多。但這種現象在國外也不少見。比如工業生產與用電量,再如零售額與個人消費支出,還有工業生產和失業率等。 ”

文兼武稱,經過長期的發展,發達國家的統計制度已經相當成熟,面對普遍存在的數據“打架”現象,各方面鮮有關于統計數據質量的質疑之聲。其實,在更多的時候,所謂的數據“打架”現象實際上客觀地反映了數據背后的經濟問題。在經濟轉折時期,國內經濟數據之間的不協調較多,這也是正常的和可以理解的。

對數字為什么會有不認同

以居民對CPI數字的認同感為例,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司副司長、價格統計專家龐曉林解釋為,CPI是一個總體指標,它反映的是眾多居民消費品和服務項目的價格總水平,而老百姓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往往是對單一商品價格變化的感受,而且時點性特別強。比如大蒜價格暴漲,老百姓感受特別深,但可能消費者只感受到大蒜價格漲很多,從而忽略了豬肉價格低于去年同期,其他蔬菜價格也沒像大蒜一樣瘋漲。另外,商品漲價的時間對物價指數的影響也特別大。月初漲價和中旬、下旬漲價對指數的影響是不一樣的,通常月末漲價對當月的CPI影響是1/3或1/4,老百姓有時候只注意到月末漲價了,卻沒有留意到當月大多數時間價格沒有變化。

龐曉林稱,居民消費價格調查的八大類中(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每一項所占的權重是不一樣的。這種權重是由一個地方總體消費結構所決定的,和個人的消費結構可能很不一致,因此不同的人對同一個CPI數字感受也不同。

“普通居民感受價格變化,對比的基期可能是三五年前,甚至10年前。而CPI主要公布的是同比、環比指數,分別對比上年、上月,觀察時期較短。另外,與低收入家庭相比,高收入人群對價格上漲沒有那么敏感。 ”龐曉林稱。“全國不同地方,物價情況也是不同的,各地往往會有價格高地或價格洼地的現象。因而當一個人從這一地區到達另一地區,就會產生不同的感受。 ”龐曉林認為,居民對價格變化的比較還是即時的,正是諸多因素,造成了部分居民們對CPI指數與自己感覺的不認同。

在談到居民對房價漲幅的感受與公布數字有所詫異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資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說,“其實今年以來,國內很多小城市的房價并沒有漲,或者還有降價的情況。這些小城市的房價會大大拉低房價上漲過快的大城市的房價漲幅數字。現在通過網絡等各種渠道集中上來的對房價的感受多是大城市人的感受,房價越漲的地方,人們對房價的感受越敏感,聲音就越大。因為現在網民也是大城市的青年人占多數,這部分群體剛好又是在需要買房的年齡,因此我們聽到的關于房價漲幅的感受聲音就非常大。而小城市里的居民、已經擁有住房的群體,他們對房價上漲并沒有那么大的反應,我們也就幾乎聽不到他們這個群體的聲音。 ”

統計需透明制度應改進

統計數據經常被誤讀,一方面與百姓自身的感覺有關,另一方面也被社會各界認為是統計過程及統計數據公開透明得不夠有關。

張漢亞稱:“以房價統計為例,商品房成交數量多的城市所占權重大,商品房成交數量少的城市所占權重小,經過國家統計局的測算,全國的房價變化程度最終匯總成一個數。那么,在房價統計過程中,每個城市各占多大權重就應該向社會公布出來,這樣才能讓大家感覺到透明。如果只是直接說出一個數字,普通老百姓則很難將自己的感受和那個數字認同為是一回事。 ”

此前,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郭志剛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統計數據應該更加公開透明。郭志剛認為,包括數據來源、統計方法、適用范圍等全面公開,發布數據時應提供詳細的“說明書”,這樣才能避免公眾對數據的誤讀,提高統計數據的公信力。

徐奇淵也對統計透明提出了建議:“我們相信,如果網民真正地了解了我國CPI的生產過程和計算方法,是不會再得出‘CPI數據未反映真實通脹水平’這樣的結論的。 ”

徐奇淵還建議,“按照收入的高、中、低,推出CPI的分類指數;并且,要及時根據現實情況,改進居民收入統計的分組標準。 ”他在其文章《CPI指數編制:還需要做哪些改進?》中稱,目前,我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形式仍然較為單一。由于居民收入差距較大,不同收入層次的居民消費支出權重有較大差別,因此他們在直觀感覺上對單一物價的指數存在較大的差異。

在房價統計方面,張漢亞稱,統計局的“房屋”不僅包含住宅,還包括廠房、倉庫、飯店、賓館、度假村、寫字樓、辦公樓等房屋建筑物等;不僅包括新建房屋,還包括存量房及二手房。張漢亞認為,統計局應該針對過于復雜的房價分類數據,重新篩選“關鍵指標”,“其中,最關鍵的數據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普通住宅商品房的數據,應該在發布的數據中重點體現出來。 ”

統計局數據相對更科學

張漢亞認為,“如果在國家統計局數字與其他部委或其他單位數字發生矛盾時,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相對更科學。 ”

全國1-10月份的房價同比上漲幅度來看,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是:10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8.6%。普通住宅銷售價格上漲11.0%,高檔住宅銷售價格上漲14.8%。社科院的數據稱,全國房價同比上漲15%。張漢亞稱,國家統計局至少還把高檔住宅和普通住宅分開,而社科院的數字則是把各類房產的價格混在一起平均計算價格,那么別墅房價格的暴漲肯定會拉高普通住宅價格上漲的比例,顯然沒有統計局的數字科學。

張漢亞稱,“現在統計局的統計手段、統計工具、方法是需要科學改進,但它的工作畢竟是最扎實的,所以作為權威發布還是統計局的數字最值得信任。 ”

國家發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員昨日對記者表示,面對統計數據打架,公眾需要寬容和理解,應該允許統計部門將其變成自我矯正工作誤差的良機。從國際經驗看,統計數據的發布并不僅僅是一連串數據的公布,更應當包括數據的來源、方法、意義和適用范圍等要素的公開。發達國家統計機構在發布數據的同時,往往會提供詳盡的數據來源、產生過程、適用范圍。因此,要借鑒國外先進統計理念,及時修正落后的統計方法和手段,全面公開數據的來源渠道,以不斷提高統計的公信力。記者趙暉

國外統計數據“打架”現象

美國:

2008年6月份和7月份,美國工業生產同比分別下降0.1%和0.7%,而發電量同比卻分別增長2.7%和2.3%;5月份工業生產增長0.2%,而發電量卻下降1.7%。

2008年6月份,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現價)環比增長0.5%,而零售額(現價)卻下降0.2%;11月份個人消費支出下降 0.7%,而零售額卻上升0.4%。

日本:

2009年3月~5月,日本工業生產環比分別增長1.6%、5.9%和5.9%;而失業率分別為4.8%、5%和5.2%,逐月上升。

一些國家和地區CPI的分類

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中,官方通常區分了不同的目標人群,報告多種形式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1.美國勞動統計局除了報告總體的CPI指數之外,還報告工薪階層的CPI指數(CPI-W)。

2.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收入的低、中、高,分別報告CPI(A)、CPI(B)、CPI(C)。

3.作為發展階段相似的近鄰印度,其CPI統計形式更為多樣。根據不同經濟群體的分類,印度區分報告CPI指數的四個類別:城市非制造業工人消費物價指數、農業工人消費物價指數、農村勞動力消費物價指數以及制造業工人消費物價指數。

哪些因素影響百姓對物價的感受

1 時點性:

老百姓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往往是對單一商品價格變化的感受,而且時點性特別強。比如大蒜價格暴漲,老百姓感受特別深,但可能消費者只感受到大蒜價格漲很多,從而忽略了豬肉價格低于去年同期,其他蔬菜價格也沒像大蒜一樣瘋漲。另外,商品漲價的時間對物價指數的影響也特別大。月初漲價和中旬、下旬漲價對指數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2 個人的消費結構:

居民消費價格的調查的八大類中(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每一項所占的權重是不一樣的。這種權重是由一個地方總體消費結構所決定的,和個人的消費結構可能很不一致,因此不同的人對同一個CPI數字感受也不同。

3 對比基期:

“普通居民感受價格變化,對比的基期可能是三五年前,甚至10年前。而CPI主要公布的是同比、環比指數,分別對比上年、上月,觀察時期較短。

4 家庭收入狀況:

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和水電氣等生活必需品上,而這些開支又很難壓縮。而食品類、居住類漲幅又居前,因而低收入家庭會感到價格漲幅大,生活壓力增加。對高收入人群來說,食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小,而他們購買的轎車、手機、電腦、液晶電視等價格又多為降價趨勢,因而對價格上漲也就沒有那么敏感。

5 地域性:

全國不同地方,物價情況也是不同的,各地往往會有價格高地或價格洼地的現象。因而當一個人從這一地區到達另一地區,就會產生不同的感受。

6 即時性:

居民對價格變化的比較是即時的,而物價指數是一個滯后的統計指標。如5月11日發布的CPI數據是4月份的,但公眾感受更多的可能是5月11日前后幾天的市場價格。

(雷東升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