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專家駁匯率“責任”論:人民幣根本未被低估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對于西方國家拋出的匯率“責任”論,中國專家反駁稱,人民幣根本未被低估,16年來,人民幣累計上升56.38%,美元原地踏步,其他主要貨幣均下跌。

據中新社8月16日報道,西方部分政要及學者近期頻拋“人民幣匯率低估論”、“儲蓄國責任論”等,要求中國承擔“大國責任”。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近期刊載系列訪談,強硬駁斥上述言論稱“人民幣根本未被低估”,并揭示美國對人民幣施壓的三大用心。

該報曾刊載對外經貿大學中美經貿研究中心主任何偉文的訪談說,美國認定人民幣匯率“低估”,完全違反事實和專業知識。何指出,16年來,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最多,16年間只有人民幣累計上升56.38%,美元原地踏步,其他主要貨幣均下跌。

何偉文提出,穩定匯率才是中國的“大國責任”。他直指,“中國外匯政策立法”的鼓吹者、美國參議員舒默對匯率并不“在行”,卻偏偏屢次發難,是“別有緣由”。何偉文指其拋出“低估論”之用心有三:


其一,美國民主黨中期選舉壓力巨大,奧巴馬政府只能將失業問題轉嫁給人民幣匯率,既開脫責任,又撈取選票。

其二,推卸全球金融危機的責任。何指出,西方的奇談怪論是:金融危機美國和中國各負一半責任,理由是人民幣匯率低估,順差太大,并促成美國流動性過剩。若中國不接受,那就是沒有承擔大國責任,今后有危機就怪中國。

其三,遏制中國。只要重溫美國壓日元升值的后果,就不難發現其壓人民幣升值的用心。但單方面壓迫一個主權國家做出犧牲的歷史已一去不返,中國絕不會因此犧牲自己的發展。

何偉文認為,全球大國的共同責任是聯手保持美元、歐元人民幣等主要貨幣匯率基本穩定,防止金融投機再起。中國還要力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為全球提供市場和信心,這才是中國的大國責任。

《人民日報》又連續刊載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的言論,直陳“儲蓄國責任論”是本末倒置,中國的債權國地位被明顯夸大。

張健華指出,1997年以后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國家儲蓄率和外匯儲備的上升與對掠奪性投機的被動防范有關。

巴曙松則認為,成熟的債權國地位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是經濟的持續增長和持續的貿易順差,其二是在國際貨幣體系格局中保有對稱的影響力。中國的債權國地位形成,是其經濟增長的自然結果,但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影響力卻十分微弱,故中國的債權國地位是不成熟和不對稱的,西方“債權國責任論”所描述的中國債權國地位是被明顯夸大了。

(袁甲峰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