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銀行信貸無覓處,民間借貸水漲船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沒有人懷疑,金融危機之后的2010年,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復蘇態勢。
也沒有人懷疑,7.5萬億左右的人民幣新增信貸目標,對于復蘇期的中國經濟而言,仍屬適度寬松。
讓人難解的是,沉寂一年有余的民間借貸市場,在這一適度寬松政策目標下的悄然回暖,并有可能持續升溫。
以珠三角地區為例,據調查顯示,當前較長期的民間借貸,比如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年期限的月息為2%-4%,這意味年利率高達24%-48%,而更為短期的拆借利率則更高。
民間借貸利率的迅速攀升,讓業界頗為費解:是經濟的回暖遠超預期,讓“7.5萬億左右”的信貸目標與實際需求相形見絀?還是7.5萬億背后,各大銀行例行的額度管控讓企業重回弱勢?
民間借貸市場回暖
金融危機的沖擊以及2009年高達9.59萬億的人民幣新增貸款井噴,讓民間借貸市場沉寂一年有余。
而今,在仍屬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之下的2010年,民間借貸市場則有悄然復蘇之勢。
一直以來跟蹤地下錢莊與民間資本的廣東社科院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黎友煥博士告訴記者,據他們最近的調研顯示,目前較長期的民間借貸,比如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年期限的月息為2%-4%,這意味年利率高達24%-48%,而更為短期的拆借利率則更高。
記者隨機咨詢的一家廣州民間借貸機構證實了上述說法。在采訪中,記者稱急需一兩百萬的資金,借期一兩個月。該借貸機構人士即問,在廣州是否有房產做抵押,按揭是否全數付清,月息將以此區別對待。
該人士稱,一兩百萬的借款需要抵押,如果記者所擁有房產按揭未全數付清,月息將高達6%左右;按揭全付清,月息則為4%。
對于記者驚嘆月息太高的表情,該人士則表示,如果數額大月息可以再少量下浮,并告訴記者,目前10萬-20萬左右的借貸月息更高達7%-8%。
廣州銀匯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陽福華也告訴記者,由于去年信貸總體寬松,而今年銀行信貸規模控制偏緊,因此今年短期民間拆借相比去年趨于活躍,目前一般典當的短期民間借貸月息在3%-5%,而沒有抵押的民間借貸月息則高達6%-9%,或高達百分之十幾,個別高達30%的也有。
民間借貸市場的回暖并不限于廣州這一區域。深圳某擔保公司的業務人員同樣告訴記者,無論額度大小,半年以內的借款月息都在5%。且表示,這是目前深圳民間借貸市場的平均水平。
民間借貸利率的回升讓包括學者、銀行業,甚至相關政府部門的很多人士難以理解。
“上面來調研都覺得,銀根還是寬松的,為什么民間利率還會這么高呢?”黎友煥向記者轉達了上述質疑的同時也表示,“錢是多的不得了,但就是很奇怪,尤其中小企業的資金就是很緊張。”
一股份制銀行東部某地分行人士同樣表示,金融危機后,感覺民間融資沒有過去那么猖狂。
2008年經濟形勢整體向好,甚至偏熱,民間借貸市場也借此達到其頂峰期,彼時媒體有關民間借貸月息高達10%甚至以上,年利率超過100%的報道常見諸報端。
上述人士表示,僅就廣告投放而言,2008年頂峰時期,報紙上經常整個版或者半個版都是民間借貸公司的廣告。
不可否認,今年的民間借貸市場比之2008年巔峰期時相形見絀,但僅以珠三角地區而言,目前民間借貸市場的年利率則已經達到該人士認為的不合理區間。
該人士告訴記者,相比2008和2009年,今年銀行信貸資金進入實體企業的更多,他覺得,企業融資整體環境應該是比08年和09年好。以該分行的情況來看,今年1季度,該行政府融資平臺占新增貸款比重的30%-40%,而去年同期是60%,并認為就現在的環境來看,民間融資成本年利率在10%-12%還算合理,要是達到30%-50%就不合理。
“適度寬松”下的悖論
7.5萬億左右的適當寬松目標,以及銀行對實體經濟投放的增加,與民間借貸利率回升這一結論似乎相悖。
但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忽略的一點則是,2009年一季度,企業整體投資意愿的下降,以及對信貸資金需求的萎縮。
一城商行高層曾告訴本報記者,2009年一季度,中小銀行基本沒有實力介入政府項目的信貸投放,與此同時,來自民間的融資需求也在減少,中小銀行彼時的狀態頗為尷尬,而其所在的銀行,去年1-2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實際則為負數。
仍以具有風向標地位的廣東省為例,據廣東省統計局統計,2009年1季度,廣東民間投資增長幅度即為-0.1%。可見,在2009年年初,民間的投資需求處于低谷,彼時本報記者采訪的多位中小企業主表示,難看清形勢,不敢輕易投資,銀行給的授信額度用得很少。
而今年,企業的信心在逐漸恢復,投資意愿也在增加,融資需求自然也在增加。
“企業去年吃得很飽,今年又轉至偏緊,企業的感受也不一樣。”陽福華說。
廣東省統計局對于2010年的分析預測即稱,廣東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明顯,對未來經濟預期的積極變化使企業家信心指數處于上升通道,企業投資意愿提升。但從政策走向來看,2010年政府投資增量將有所放緩,新增信貸規模不可能再出現2009年的增長水平,政策推動投資增長的效應會有所減弱,企業融資難度加大。
同樣來自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對浙江省1482家企業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一季度企業家對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狀況持“樂觀”態度的占43.5%,認為“一般”的占51.3%,而認為“不樂觀”的僅占5.2%,據此計算的一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38.3,已連續保持五個季度的升勢,一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已達到2008年初的水平。
調查還表明,企業家對下季度經濟走勢的預期仍較樂觀,兩大指數將繼續攀升,但隨著原材料價格和工資水平的不斷上漲,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加大,部分企業融資難的矛盾依然突出,將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無一例外,廣東與浙江這兩大民營企業的重要陣地都意識到企業今年可能面臨的融資困境。
黎友煥也告訴記者,他和他所帶領的調研團隊,調查了1000家企業,而在這些企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生產成本的提高,第二則是融資困境。不過,黎友煥分析稱,雖然融資困境列第二,但實際上,生產成本里面就含有了資金成本。
而今年1季度,銀行貸款利率的企穩回升便是最好的例證。據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今年一季度該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基本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20%,而去年,則基本維持基準,或適當下浮。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進一步分析了今年信貸需求比較旺盛的原因,他認為一方面是去年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后,今年還要繼續輸血,與此同時,今年外貿形勢的逐漸恢復以及制造業的明顯復蘇都增加了企業對流動資金的需求。而1季度,銀行在窗口指導下,統籌安排貸款的投放,需求相對更為旺盛,貸款供應自然存在缺口。
正是需求的回暖支撐了市場利率的回升,這也讓接受記者采訪的多家銀行人士對今年的形勢表現樂觀。
而貸款供應的缺口則支撐了民間借貸這一市場的回暖之勢,甚至也讓一些企業看到了“商機”,有的外向型企業即因為看好內地的民間借貸市場,跑到境外去融資,再在國內放貸。
黎友煥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某外向型企業第一次涉足民間借貸市場還要追溯到2008年底,彼時,該公司合作伙伴資金緊缺,影響到雙方的合作生產,為解決這一困境,該公司以自己的資產做抵押在香港貸款幾千萬,以援助其合作伙伴,同時也是自救。
而今,合作伙伴已償還其借款,但該公司則從此發現了廣闊的民間借貸市場,遂繼續在香港貸款,且貸款規模越來越大,以在內地放貸。目前該公司滯留在民間借貸市場的資金規模就以“億”計。
中小企業遭銀行“驅逐”
正如2008年信貸緊縮時,中小企業成為融資困境的主體一樣,此次中小企業無疑又成為推動民間借貸利率回升的主體。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此前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也表示,如果過于嚴格地控制信貸,而銀行為了防止已經發放的貸款變成不良貸款,自然會把經過嚴厲控制之后的貸款投放到2009年已經開工的項目,從而,在2009年已經被排除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外的中小企業必然再次遭到信貸的打擊。
黎友煥告訴記者,其調查顯示,借助民間資本的多是生產領域的中小企業,借款額度多在幾百萬。可以說,民間借貸主體與銀行常常具有互補性,被銀行“驅逐”的融資困難戶,最后只能尋求民間資本。
廣東省擔保協會有關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把民間借貸的主體進一步縮小至小企業主。他說,由于近期銀行信貸控制頗為嚴格,珠三角地區民間借貸利率抬頭之勢較為明顯,借款人則大多是急需資金的小企業主。
這一說法,與銀行人士的說法基本吻合。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告訴記者,今年1季度獲得貸款投放的實體企業多是大中型企業,而中小企業獲得的信貸投放占到整個實體企業投放額度的30%,該比重比以前有所提高。
不過,該人士直言,貸款額度在500萬以下的小企業貸款,在其所在分行占比非常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他說,行里政策上也不鼓勵做小企業貸款,尤其在額度管控的情況下。他認為,大部分銀行都不樂意做小企業,并且,目前銀行雖然宣稱要加大對小企業信貸投放力度,其更多的意義就在于“宣傳”,不會有多少銀行會很實在地去做。
央行調查統計司3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央行對5000戶小企業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小企業貸款占全部企業貸款比重持續上升,但從新增額看,今年1月末,小企業新增貸款占全部企業新增貸款的比重為19.7%,比年初下降5.2個百分點。
從余額看,小企業貸款占全部企業貸款的比重為22.1%,比上年同期高2.6個百分點,但比年初下降0.1個百分點。
調查還顯示,小企業資金總體寬松,但近幾個月趨松態勢有所放緩。人民銀行從2009年初還開展了包括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福建5省在內的工業園區調查。調查顯示,2009年12月,企業資金寬松指數為32%,比年初(3月份)上升7個百分點,融資需求指數為74%,較年初下降4個百分點;但和9月份相比,企業資金寬松指數下降7個百分點,融資需求指數上升3個百分點,顯示小企業資金在經歷年初以來的寬松階段后,目前趨松態勢有所放緩。
業內人士所透露出的信息,與央行的調查都佐證了民間借貸主體是小企業這一說法。不過,陽福華則對記者表示,民間借貸的主體沒有大小之分,大也有大到上市公司,且借款額度上億,不過,他也說,能大筆借入民間資本的更多是地產商或者擬進行并購的一些企業,因為只有利潤豐厚的企業可以承受如此高的民間借貸成本。他認為,從借款的金額來看,這些大企業可能占據的比重更大。
信貸放款“排隊”的風險
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則是,對于民間資金需求的主體也發生了些許變化。
陽福華告訴記者,找民間借貸的企業分兩種,一種是本身信用記錄就不好的,但今年這種企業比過去少了。
另一種,則是信用記錄好的。且這部分企業中,貸款申請已獲銀行審批通過,但因最終拿到貸款時間較長,轉而向民間短期拆借的企業比重增加,而這些企業面臨的風險則不容忽視。
陽福華給記者算了算,就以較高月息15%計算,如果企業僅是拆借一兩天,那么借款100萬,兩天的利息也僅有1萬,推至1個星期,利息也就3.5萬,仍在企業承受之列。但如果,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時間拖一兩個月,那么企業僅就這100萬的借貸,所需要付出的利息則可能是15萬至30萬,對微利的企業而言,這一高昂的成本則可能意味著一年的收成打水漂。
而今年,監管層要求銀行均衡投放,大部分銀行嚴格按季度或月度控制貸款投放量,甚至部分銀行以“旬”這一更小的時間單位來管控信貸的投放量,因此企業、個人排隊等待銀行放款的并不少見。
還在3月,一國有銀行某地支行人士也對記者表示,上面有要求控制好規模,統籌平穩投放,2月該行僅有月初兩天有信貸額度可投放,3月基本類似。而相比2月來說,3月初的信貸投放空間,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客戶還款之后空出來的額度,還有一部分是通過賣掉貸款騰出了一定的空間。該人士估算,趨緊的信貸投放空間已令該支行積壓了20億元左右的信貸需求難以滿足。
陽福華說,今年整體政策都偏緊,所以銀行審批通過的貸款申請,拖半個月或一個月放款的很正常,而時間長的甚至一拖就是一兩個月。而正常情況下,審批通過后,銀行一般都能在兩三個工作日即放款,快則僅需一個工作日。
最近,作為中小企業主的張輝便因“排隊”愁容滿面。
“我們符合貸款條件,銀行也審批通過了,但就是拿不到錢,要排隊等著。”讓張輝心急如焚的是,沒有銀行這筆資金,就不能及時補充原材料,而原材料的采購都是現款現付,因此可以說,何時拿到貸款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運營,但轉而向民間借貸,又支付不起高昂的成本。
張輝的經歷或許不具有普遍性,但張輝至少代表了一部分企業或個人融資的困境。可供他們的一個選擇便是,轉投其他額度較為寬松的銀行貸款。但企業申請貸款走到審批這一環節需要走很多流程,而更換合作銀行這些流程同樣需要走,耗費精力耗費時間,更換成本太高。且大部分中小企業對融資通道都不是太熟悉。
陽福華表示,如果說,貸款申請獲審批的企業所面臨的只是排隊帶來的風險,那么對那些貸款仍在審批過程中的企業而言,轉向民間借貸的風險則更多了一份不確定性。
民間利率或持續上升
信貸資金趨緊以及信貸投放節奏的管控是不爭的事實,而民間借貸市場的回暖升勢也似成必然。
“我們了解的那些地下錢莊現在都很看好民間借貸市場。”黎友煥說,正是目前這種“畸形”的流動局面催生了一大批地下錢莊的發展壯大。
而黎友煥自己也認為,民間借貸利率的繼續上升已成必然。他認為,未來兩個月,央行還可能繼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整個資金面會繼續收緊。而信貸政策放松時中小企業融資沒有多大放松,但收緊時,對中小企業就會更加收緊,這將繼續推高民間借貸利率。
連平得出的結論與黎友煥一致。1季度全部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2.6萬億,占全年新增7.5萬億左右這一目標近35%,略超“3322”這一監管要求投放節奏,即便如此,連平認為二季度信貸投放可能也會占較大比重,那么下半年,無論監管層,還是銀行都要進一步嚴控,信貸資金就會持續吃緊,民間借貸利率自然會隨之上升。
“目前來看,如果宏觀政策繼續偏緊,民間借貸利率還會繼續上漲,不會下調。”陽福華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