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預言印度經濟增速2014年超中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綜合媒體10月19日報道,花旗集團印度研究部主管及董事總經理Aditya Narain19日在2010花旗大中華區投資論壇上預言:“印度將有望在2014年超過中國,實現GDP 8.7%的增速,超過中國的8.5%”。對此,花旗集團中國區投資研究與分析部主管及董事總經理沈明高補充說,得出以上結論的根據是,“中國經濟由外部需求帶動,而印度經濟是由國內需求帶動的。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印度跑贏了中國”。
他們認為,中國與印度兩大經濟體呈現出結構性趨同態勢,這一趨勢將縮小兩國經濟增長的差距,從而為市場提供了新的估值基準和投資機會。
沈明高指出,目前這兩大經濟體呈現較大區別,中國較重依靠國際需求,而印度的增長則取決于國際資本。但是,兩國都在結構性調整的起端,中國的發展在于如何刺激國內消費,而印度主要靠吸引資本承建基礎設施以實現生產的增長。
“目前看來,中印兩國的經濟有諸多不同之處。但長期而言,如何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以及如何完善政府體制,將成為兩大新興經濟體共同的長遠發展目標,”沈明高指出。
“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依賴于全球消費需求,而印度經濟對全球資本的走向更為敏感。在中國,政府強有力的管理確保了經濟的穩定增長,但市場卻較為波動;而在印度,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創造了相對穩定的市場環境,但是,經濟增長的不穩定性卻日益增加。中國企業的回報率比印度同行略低一些。”
Aditya Narain則表示,由投資引領的經濟復蘇將使印度有潛力實現更高速的發展。
沈明高表示,中國將著眼于推動內需,而印度致力于推動國內投資和出口。在這一結構性趨同過程中,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最主要的新興經濟體“為市場提供了新的估值基準和投資機會”。
根據花旗策略師的預測,中國市場的驅動力將來自消費和服務行業,如必需消費品,保險和電器行業將跑贏大盤。印度的投資主題將會集中在對投資和市場利率敏感的行業,如基礎設施、房地產和銀行業。
本月稍早前,花旗集團投資研究與分析部全球新興市場策略師Geoffrey Dennis將中國和印度分別上調至“增持”和“中性”。在整個新興市場的組合模型中,亞洲市場繼續保持了“增持”的評級。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作為新興市場中最大的兩個經濟體,2008年,中國和印度的GDP總和已占新興市場GDP總和的30.2%,這一比例有望在2015年進一步升至36.6%。
(但玉琴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