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營所稅調降!企業不配息成風潮!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除保留盈餘節稅方式外 運用企業年金分紅省稅更大》

史上最大的企業營所稅減稅案,本週五將在立院進行三讀。行政院版及黨版均主張企業營所稅率將由25%降為17%,大幅下降8%,影響所及達國內百萬家以上企業。不過本次減稅案涵蓋產業創新條例所包含的租稅減免項目外,依然保留企業保留盈餘稅目,對多數中小企業廠家,大幅下降的稅賦會讓企業採取保留盈餘的方式降低所得稅,不過若以保留盈餘做為省稅的目的,也直接影響股東之股利。精宏投顧執行長鄭琮寰指出,運用企業年金規劃股東紅利分配,不但可實現分紅,減少保留盈餘難以分配的困擾。


由於營所稅將降至17%,但企業租稅減免的優惠將會減少,目前方向上朝保留創新研發補助的抵減項目,不過保留盈餘的稅目仍然存在。對國內超過七成以上的中小企業而言,在資本與研發等扣抵項目較弱,可享有的抵減項的金額有限,最直接受惠者為營所稅下降了8%的優惠。專營企業年金規劃的精宏投顧執行長鄭琮寰指出,由於國內採兩稅合一的機制,世界上實施兩稅合一的國家,個人稅和企業稅的所得稅率都很接近,這次降低企業營所稅,個人稅高、企業稅低的情形下,將使得企業選擇以保留盈餘不分配來達到大股東個人稅賦降低的效果;不過對多數傳統產業的企業而言,若為了降低稅賦不分配盈餘,若沒有近一步擴廠的計畫,盈餘的保留,也將使得股東的收益及股息減少。

精宏投顧執行長鄭琮寰分析,從產業別中,內需、傳統產業等類別在過去的營所稅稅率負擔較為重,反觀科技產業等在去年底促產條例落日前,因有研發抵減等項目實施,營所稅率較低。本次稅改雖將產業別稅率調整趨於一致,不過傳統產業可運用抵減項依然較少。要注意的是,雖然營所稅下降了,但保留盈餘稅賦仍然存在,由於保留盈餘課徵10%的稅賦,雖營所稅降為17%,合計起來,企業的有效稅率仍達25.3%。

為何本次稅改議題下,股權集中的%傳統家族企業會成為財政賦稅機關認為盈餘不分配的最大族群?鄭琮寰進一步分析,多數股權集中的傳統、家族企業多以股東自身參與經營為主,一旦盈餘分配到股東,股東恐得繳交40%的綜合所得稅,所以這類企業恐採行不分配盈餘來達降稅的目的。為此,立委賴士葆也擬提修正案,將保留盈餘稅率由10%提昇到15%,鄭琮寰說明,一旦盈餘稅提昇致15%,而企業的有效稅率將達29.45%。(表一)

不過鄭琮寰近一步說明,若以盈餘不分配規避所得稅率恐非長期節稅的方式,本次降稅稅改仍維持保留盈餘課10%稅率,若企業僅將盈餘保留,雖第一年企業可受惠於本次降稅的減稅優惠,但股東收益減少卻喪失了股東分享經營成果的原本立意。他指出,97年開始實施的分紅費用化新制,即有股東分紅轉列為收入的精神。企業一昧將盈餘保留恐非長期節稅之道。為了降低稅賦、合法節稅,企業可實施企業年金的方式節稅,以企業年金的方式規劃留才計畫、股東分紅計畫…等,計算比較分紅股東的個人所得稅級距,由於個人所得稅採累進制,換句話說,分配至個人所得若稅率為6%、13%、21%、甚至是30%者,由於邊際稅率的關係,應是比保留盈餘節稅的稅率來的低。以下圖二說明,雖家族企業將盈餘分配於七人,若七人為股東,則平均稅率及降到7.89%,且還享有兩稅合一減稅優勢,遠比企業保留盈餘方式更為節稅。

鄭琮寰指出,因為企業年金的特性是將企業資產轉列為費用,如此可以降低盈餘,並達到分配資產的目的,且費用化後的資產具備可分配、移轉的功能,讓企業可以隨時運用,實施於不同的運用層面:如留才計畫、分紅計畫…等,這樣的作法,不但符合分紅費用化的精神,可藉由企業對資金分配的主導及測量權,來達到降低稅級的效果以及節稅的目的。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