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金率上調銀行板塊承壓
鉅亨網新聞中心
11月10日,央行決定年內第4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收緊市場流動性、抑制貨幣過快增長。而之前的10月,有6家大型銀行被差別化上調2個月存款準備金率。此次準備金率調整后,部分商業銀行準備金率達到破紀錄的18%。
股市影響基本中性
從歷史經驗看,準備金率調整對股市的影響基本為中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準備金率調整對銀行的負面邊際影響正呈逐步擴大趨勢。以5月2日央行宣布上調準備金率為例,在此后的幾個交易日內銀行股一路震蕩走低。工行股價5個工作日內下挫3.3%,隨后又連創新低。近期,低迷多日的銀行股雖在工行帶動下出現較大漲幅,但隨后即在加息預期和準備金率調整傳言中陷入寬幅震蕩。
與股價表現截然不同的是,上市銀行業績同比均大幅上升,其中招行三季報利潤同比增幅57%,寧波銀行全年預增50%-70%。市盈率上,至11月9日,銀行股平均市盈率僅為9.76,而滬深兩地A股總市盈率則分別達18.86和42.67。極低的市盈率、亮麗的季報表現,銀行股是否還有爆發的可能?筆者認為,受季報和配股方案推動,銀行板塊短期內有上漲動力,但從長遠看,受貨幣政策緊縮預期、利率市場化程度加深和銀信產品監管力度加大三方面因素制約,銀行業未來的經營壓力有增無減,當前恢復性增長的業績尚不足以支撐股價持續發力上攻。
削弱貨幣擴張能力
顯而易見的是,今年以來存款準備金率的連續上升,在降低貨幣乘數、抑制通脹的同時,也削弱了商業銀行貨幣擴張的能力,使其可運作資金規模明顯減少,資金運作效率大幅降低。
在資金盈利難度增加的同時,銀行的資金來源也受利率市場化程度加深影響倍受挑戰。
近年,隨著財務創新、金融創新的深入,社會一般存款正通過各種渠道大規模轉移至同業存款。一是行業整合加速、產業集中度提高,行業資金匯集于集團企業,企業一般存款變為集團企業財務公司的同業存款。二是證券市場吸引力增加,居民儲蓄通過第三方存管轉移至券商。2010年7月末,A股自然人賬戶總數為14514萬戶,是2005年末的2倍。居民儲蓄月中流入券商的客戶資金托管賬戶、月末回流銀行成為一種常態。低成本、穩定的居民儲蓄減少使銀行負債成本壓力更大,負債穩定性也呈降低態勢。三是基金、年金、信托等金融企業日益成熟,吸引大量社會投資資金。
關注業績較佳品種
2004年以來,國內各商業銀行不約而同地加快了理財業務的拓展步伐。2009年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7901只,為2004年的60倍,產品種類則是百花齊放。到了2010年,行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同時,市場產品簡單同質化現象嚴重,利潤空間收窄。受次貸危機和理財負收益風波影響,國內銀行理財產品設計風格趨于保守。在當前理財市場上,有近七成理財產品掛鉤于單一基礎資產如票據、債券等。
一邊是資金來源和運用左右為難,一邊是業務創新屢屢受阻。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雖較2009年有所提高,但尚未完全恢復至2008年的水平。而上市銀行披露的數據,也證明這一點。以工行為例,半年報顯示該行今年上半年資產收益率為0.97%,雖同比上升0.07個百分點,但仍低于2008年同期0.17個百分點;而資本充足率則逐年下降至11.34%。由此,建議欲介入銀行板塊的投資者高度關注宏觀政策走向、保持謹慎,品種上逢低關注業績佳、股性好的招行、浦發等,有經驗的投資人亦可適當參與配股概念個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