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重心開始戰略轉移
鉅亨網新聞中心
經過國慶后的6個火爆的交易日,權重股淋漓盡致的表現與前期小盤強勢股的回調形成冰火兩重天的格局,在投資者尚未完全反應過來的時候,滬指已快速攻到了年線。年線是公認的牛熊分界線,究竟這是一場大象起舞后的短命行情,還是跨年度的行情到來,市場難免再度產生分歧。為此,對“10.8”行情性質的重新思考與理解,是適時把握行情、擬定正確投資策略的重要前提。
從價量時空來看市場,“10.8”行情表現出的是技術上反轉走勢。首先,從技術上看,這是2009年8月市場震蕩收斂后做出的主動性選擇,尤其是滬指60日均線上穿120日均線形成的金叉,也在深成指上得到了印證。對A股來說,當60日均線上穿120日均線時,市場往往會走出了一輪強勁行情。其實,早在一個月前,深成指已經出現了這樣的金叉,只是這個重要的現象被市場基本忽略了。
其次,如果把時間拉長到5年的跨度來看,這輪行情應該是2005年股改以來的大震蕩、大收斂后,市場在運行方向上做出的突破性選擇,這點可以從K線圖上明顯看出。
第三,此輪行情發生的背景,是在2009年10月與2010年10月兩輪解禁高峰即將過去后關鍵時間點。由于四季度有3000億股解禁,但77%是權重股的國有股,解禁不等于減持,與其說市場出其不意發動了行情,不如說這是市場蓄謀已久做出的主動突破。
再看行情發展的脈絡,行情的導火索由通脹與人民幣升值雙輪因素驅動。短期看由通脹主導,長期看是受人民幣升值影響,通脹與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是人民幣的“外升內貶”看似矛盾的現象十分突出。
我們注意到,行情正在沿著資源、周期與金融及地產的主線深化。行情發動由有色板塊打頭陣,其中黃金股掛帥領漲應在情理之中。有色板塊彈性高,在每次大行情到來之時,經常率先揭竿而起。盡管起因是美元貶值,但上游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已是大勢所趨,即使美元指數接近前期地產,存在走向發生改變可能,但經濟復蘇大背景下,上游資源價格的上升仍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我們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是兩頭帶中間,資源品以及農產品的價格上升、居民階梯用電實行,帶動了天然氣、用水等價格階梯上調趨勢,將會進一步引發全局性通脹,經濟復蘇周期行業如化工、鋼鐵、機械等的景氣度有望再度上升,相應企業的盈利能力將會超過預期。另外,我們注意到下游消費拉動影響因素在增強,前三季度國內汽車、家電、旅游以及包括房地產銷售額的增長同比大幅上升,由上下游共同拉動的景氣復蘇對中游產業產生影響。經濟全面復蘇下上游資源的緊張加劇,引發企業再度步入新一輪補庫存階段,價格上揚也正在由上下游兩個方向向中游開始傳導。
同樣,通脹與幣值升值對金融地產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這兩個板塊經過一年的大幅調整后,估值優勢凸顯。眾所周知,銀行是經濟狀況的縮影,而券商是市場的靈敏性指標,基本面看,券商板塊第三季度環比增長已成定局,成為該板塊行情發展的動力源。
而房地產方面,市場最壞預期的靴子已經落地,調控對房地產板塊的影響正在由負面轉向中性,而該板塊股價的大幅下落已經過渡反映了最壞預期,與此同時,對應板塊的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卻異常亮麗,可以說房地產板塊業績在天上,股價卻在地上,為投資者在當前背景下仍創造了最佳介入時期。
“10.8”行情的發動可以說是天時地利與人合。所謂天時,是市場在后股改期所處的震蕩收斂階段;所謂地理,權重股的估值優勢凸顯;所謂人和,主流資金已經將低估值的權重股作為主攻方向。我們認為,這是一場低價股的革命,是估值的雙修復過程,是明顯的風格轉換格局,市場上攻的主線是清晰的,趨勢一旦形成不易改變。目前,沒有利空便是利好,而多空雙方的分歧也正是這輪行情滋生的有利環境。
目前市場進入了2600-3400點箱體,在A股在過去5年的收斂規律來看,一旦年線攻克有望在其上方停留4個月以上的時間。短期市場存在調整壓力,但調整后,市場震蕩上升態勢不改概率較大。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