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征程開啟 能源唱重頭大戲
鉅亨網新聞中心
西部大開發繼續推進,能源資源優勢將使能源戰略成西部開發重頭戲,西部將成為中國能源供給安全的保障。
中新社援引中國能源報7月14日的報道稱,資源稅改擴容,新能源首進重點工程。盤活豐富資源價值,力推現代產業體系或為此番西部大開發能源戰略“推新”最大考量。
開發十年,西部再次成為國人關注焦點。先是7月5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2010年西部大開發新開工23項重點工程;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7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西部大開發新聞發布會更是座無虛席。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說:“西部大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像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這些標志性的工程相繼建成。電力的裝機是10年前的5倍,鐵路、公路通車里程分別是10年前的1.5倍和2.8倍。”
從國新辦獲得的有關能源領域的數據足可以證明這一點:截至2009年底,西部新增油氣管道里程18,630公里。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6,607萬千瓦,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穩步推進。新增長途光纜線路23萬多公里、長途光纜纖芯498萬公里。
縱觀西部大開發這十年,雖然成績不斐,但經濟發展速度與東部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中國四大板塊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布局中,它仍然是短板,最短的那塊板。”杜鷹在發布會上表示,國家已經明確“十二五”期間中央在重大基礎建設項目、轉移支付和投資安排上將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資源稅改推廣至西部省份和國家發改委剛公布的西部大開發新開工程就是國家政策向西部傾斜的最好佐證。
資源稅推廣至全國為時不遠
在7月5日至6日召開的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上,國家主席胡錦濤指出,今后十年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目標是:西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上一個大臺階,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建成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根據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對西部地區屬于國家鼓勵類產業的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煤炭、原油、天然氣等資源稅由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這意味著上月初實施的針對新疆地區的資源稅改政策將推廣到西部12個省份,標志著資源稅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資源稅改革將很快推至全國。
杜鷹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現在中央已經明確在新疆自治區試點資源稅,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將在全國推開。改革的實質內容就是把原油、天然氣的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不同資源產品的稅率可能會不一樣,這個改革對于戰略資源富裕的西部地區來講,將會明顯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說,資源稅改政策將推廣到西部12個省份是個比較大的進步,以前并未明確推廣資源稅改革,這次資源稅改革推廣會更有利于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推進。
杜鷹還介紹,從目前西部大開發融資結構上看,中央投資只是一小部分。過去十年西部地區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是近20萬億元,中央投資不到9,000億元。“今后我們還要制定一些鼓勵社會資金向西部投入的政策,特別是信貸資金,并加大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政策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
西部將是中國能源供給安全的保障
杜鷹認為,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和東部地區相比仍然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因此,如果西部地區不發展,全國的發展也就無法實現;西部地區不實現現代化、不實現小康,全國的全面小康就不能實現。西部地區發展潛力巨大,戰略資源非常豐富。西部地區煤炭探明儲量占全國的67%,天然氣可開采儲量占全國的66%,水能可開發裝機容量占全國的82%,以及風能、太陽能、特色產業優勢、旅游優勢、沿邊開發開放優勢,這些方面的潛力都非常巨大。
由此不難理解國家發改委公布的2010年西部大開發新開工23項重點工程中有9個是能源領域的工程。這些工程是:廣西防城港核電一期工程、四川大渡河猴子巖和雅礱江桐子林水電站、西部光伏電站建設、西部風電基地建設、西部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內蒙古勝利東二號露天煤礦二期工程、新疆大井礦區南露天煤礦一期工程、青藏直流聯網工程、新疆電網與西北電網聯網工程。
對國家發改委公布的2010年新開工的9個能源工程,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中心主任林伯強說,東部大省面臨能源開采到底的情況,未來中國內地能源主要從西部來。2010年西部大開發新開工23項重點工程中9個能源工程意義重大,保證了中國能源供給、能源安全。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表示,西部地區是中國自然資源非常富集的地區,能源產業是西部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國家發改委發布的能源工程上馬,會助推西部地區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現實的經濟成果,改變目前西部許多地區的經濟發展過度依靠外部輸血的局面,最終實現西部地區經濟向自我造血式的內涵發展方向轉變。這些能源工程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對西部地區現有資源的開發,二是建設西部地區能源外送的通道,這包括電網和交通的建設。總的來說,這些能源工程會增加西部地區能源的開發利用率,并有助于將區域內的能源產品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利益。
周修杰認為,未來這批能源工程竣工后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助推作用會非常直接,但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問題。一是要注意新增能源開采量與當地能源外送通道輸送能力的匹配性。否則以后就有可能造成資源閑置,或者相關電網和交通設施“吃不飽”的現象。二是在建設這些能源工程時,一定要做到與西部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相協調。這些能源過程的施工地點大多位于一些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施工方在興建工程時,環境保護方面的規劃一定要做的詳細科學,避免走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短期經濟發展的非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推動西部能源工程建設過程中,周修杰建議,政府部門要做好規劃、引導和監管等方面的工作。首先,對于能源工程的規劃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便于未來相關項目的技改升級。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不斷增大,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一個時間里,中國將會保持對能源的旺盛需求,如果能源項目規劃的過于保守,將來升級改造所需的成本將會十分巨大。二是,政府部門在規劃資源外送時,一定要兼顧當地居民的需求,防止出現能源利用的“燈下黑”現象。目前西部一些地區出現了當地盛產煤炭,但是這一地區居民卻很難用上煤炭的現象,這顯然非常不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各省發展重點
重慶市發改委能源處副處長楊云峰說:“重慶市能源‘十二五’規劃初稿思路已經出來了,前幾天剛剛以粗放形式討論完,具體內容還不方便透露。”不過,從有關渠道了解到,重慶市將圍繞新階段西部大開發重點投向,抓緊策劃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開發項目,爭取重慶核電、煉化一體化、新能源汽車基地等30項進入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重慶還將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高端制造、生物、新能源、節能環保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突破23個新興領域,建成國家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超過1萬億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
不僅重慶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國新辦提供的資料顯示,內蒙古自治區今后十年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努力把內蒙古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戰略能源基地、煤化工基地。現代煤化工產業要在建設完成煤制油、煤制氣、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烴五大國家示范工程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穩步擴大生產規模,加快建設國家新興重化工基地。新能源產業以風電和光伏產業為重點,建設以赤峰、通遼為中心送東北電網的1,000萬千瓦風電基地和以烏蘭察布東部、錫林郭勒南部為中心送華北電網的1,000萬千瓦風電基地,在西部沙漠地區建設百萬千瓦光伏發電基地。規劃到“十二五”末形成3萬噸多晶硅生產能力。裝備制造業重點是風機、煤機和汽車制造業,規劃到“十二五”末形成800萬千瓦風電整機生產能力。
展望未來,今后十年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必將成為西部大開發下一個十年的關鍵之一。
(王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