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金融巨頭"咸魚翻身"美國經濟"病根"猶存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期,美國多數經濟指標數據比較樂觀。美國大企業聯合會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三個月改善,從48.6、49.9,增長到54.1;美國ISM制造業指數連續15個月保持在榮枯分水嶺50以上,服務業指數連續4個月保持在50以上;芝加哥采購經理人指數連續13個月保持在50以上,并且最近4個月重拾升勢;2009年華爾街各大金融機構更是一掃金融危機陰霾,賺得盆滿缽滿。

正因如此,不少經濟學家和分析人士對美國經濟的信心重又膨脹起來。但是,12月3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則為樂觀的情緒澆了一盆冷水。2010年11月,美國僅凈增非農就業人數3.9萬人,遠低于預期的14.0萬人和前期修正后的17.2萬人的數據。而11月的失業率,也從數月來一直保持的9.6%激增到9.8%。由于就業才是經濟指標中最重要的數據,因此,美國近期公布的樂觀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和產業調查指數等等,在凄慘的就業數據面前,都顯得黯然失色。

這次危機中,美國推出的反危機、反周期的措施是史無前例的,使用了巨額的財政支出和海量的貨幣投放來挽救經濟。在財政和貨幣雙重手段的刺激下,經濟復蘇主要體現在主要股指大幅上漲、大宗商品價格攀升上。從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道瓊斯指數上漲了42.5%。2010年8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再度實施3500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美聯儲也于11月啟動規模為6000億美元的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在雙重刺激下,道瓊斯指數在2010年9月再次突破下降通道,于12月上旬創出11451點的危機以后新高。

雙重刺激手段帶來的復蘇突出體現在金融機構的表現上,2009年美國華爾街金融機構業績強勁反彈,若干金融機構的員工獎金甚至超越危機前水平。根據最近《華爾街日報》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華爾街薪酬有望繼2009年之后再創歷史新高。


但是由于刺激措施實際上只是為經濟臨時“補血”,并在同時固化過去的經濟體制,因此不能解決經濟中的實際問題,無法為實體經濟的長期增長筑造基礎。2010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復蘇動力開始疲軟,GDP數據開始回落,房屋市場再度下滑,失業率從9.5%回升到9.6%,再到9.8%。

所以,僅以一些先行信心指標的改善和股指的上漲作為判斷美國經濟情況根本好轉的依據,甚至以此來決定經濟政策,實際上不夠謹慎。在主觀的信心指標好轉和金融機構盈利的同時,不應輕視目前美國經濟問題的復雜性和困難。應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失業率等指標是否出現根本改善上,以及過度消費和雙高赤字等問題是否得到根本解決這些焦點因素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