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發展方式 找準城市發展新坐標
鉅亨網新聞中心
河北邯鄲,一座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城市。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邯鄲3100年的建城史積淀豐厚、魅力四射;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著力打造的資源型重工業基地,這里創造的“邯鋼經驗”,被譽為“全國工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
作為全國首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試點城市,如何實現科學發展、轉型發展?今天的邯鄲,再次讓人期待。
2009年,邯鄲市生產總值達到2015.3億元,首次跨入為數不多的GDP2000億元級城市行列;財政收入201.3億元,首次超過200億元,用4年時間翻了一番,被邯鄲人稱之為來之不易的“雙超二”。但對于人口近千萬的邯鄲市而言,“雙超二”的成績絲毫沒有讓市委、市政府感到一絲輕松。
邯鄲市委書記崔江水坦言,“當前,處在爬坡過坎關鍵時期的邯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如果仍然延續傳統發展方式,必將陷入資源難以支撐、要素難以保障、環境難以容納、發展難以維系的困難局面。長期形成的經濟結構特殊性,使邯鄲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面臨著比其他城市更為艱巨的任務。”
其一,邯鄲市鋼鐵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58%,“一鋼獨大”特點明顯。鋼鐵、電力、煤炭、原材料等產業占全市工業比重的82%,傳統重工業比重過大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
其二,邯鄲市有19個縣市區,其中東部10個縣的人口和面積均占全市的一半,而經濟總量僅占四分之一,財政收入僅占二十分之一;西部地區僅武安一個縣級市的財政收入就達到44.5億元,是東部10個縣財政收入總和的3.2倍。以東西部發展不均衡為典型特點的區域發展不協調,影響邯鄲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其三,邯鄲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其經濟總量在省內長期保持在第三,位居唐山、石家莊之后,但近幾年來,對在中部崛起、環渤海經濟圈、京津冀都市圈等區域發展戰略中,邯鄲處于怎樣的“機遇圈”,如何能夠在大區域格局中實現跨越發展,人們的認識并未完全到位。
在追求提升發展質量、改善發展環境、增強發展后勁之路上,邯鄲從未停止過探索和實踐。一個共識正在形成:承載邯鄲可持續發展的這座千年古城,必須在大格局、大框架上實現新的飛躍。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者。從2008年起,河北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全省開展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工作。
邯鄲市委、市政府敏銳地認識到,“三年大變樣”不僅僅是城市面貌的改變,更是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的強大引擎,是解決邯鄲發展深層次矛盾、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城市轉型的重要突破口。
崔江水表示,“處在加速發展期的邯鄲沒有理由放慢腳步,必須結合實際調整城市結構,通過城市功能的優化組合,產生能量聚集和放大效應,打造一個能夠有效聚集產業和人氣、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加快城鎮化建設的優質平臺。”
市長郭大建認為,“邯鄲要借著‘三年大變樣’的東風,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更好地聚集生產要素和優勢產業,使城市環境質量明顯好轉,城市承載能力不斷提高,城市居住條件逐步改善,城市現代魅力初步顯現,城市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邯鄲的發展前景由此豁然開朗。投資50億元的美的邯鄲工業園順利開工、投資69億元的新興特種管材基地正式奠基、投資193億元的邯鋼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總體規劃年底竣工、新材料產業基地異軍突起……一個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時間表、線路圖,在城市這個結構調整的大平臺上次第形成。
2009年,邯鄲“3+3+3”主導產業倍增計劃應運而生:重點發展精品鋼材、裝備制造、現代物流3大主導產業;積極培育以新材料為主的高新技術、紡織服裝、文化旅游3大后備產業;鞏固提升煤炭、電力、煤化工3大傳統優勢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邯鄲產業結構“由黑變綠,由重變輕,由粗變精”。
“1+6”中心城市發展格局規劃拉開了邯鄲未來城市的大框架。為有效拓展城市發展空間,邯鄲市整合主城區周邊的5個縣和1個礦區,重新布局城市的功能定位,讓中心城市有力帶動周邊地區的城鎮化進程。
在新的城市空間布局上,邯鄲市通過新區啟動、經濟開發區擴區和邯鄲縣等4縣的市區化管理,全面啟動東部新區建設;以邯鋼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和沉陷區綜合治理住宅項目為龍頭,加快推進西部新區建設;依托現代化趙都新城、漳河生態科技園和馬頭生態工業園,推進南部新區建設;通過廣府生態文化園區等開發,實現主城區與永年縣的互動發展,啟動北部新區建設。
邯鄲市發改委主任張曉波告訴記者,“新的城市發展布局已經給邯鄲經濟結構調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以東部振興規劃為例,今年以來,東部10個縣共有156個億元以上項目新開工,91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貢獻產值178億元,該區域前8個月的財政收入增長33.5%,高于全市16.1個百分點。”
更引人關注的是,隨著城市平臺的產業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城鄉面貌不斷改善,結構功能布局不斷優化,邯鄲在區域經濟中的影響和帶動作用也與日俱增。
邯鄲市委研究室主任韓詠梅說,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區域共有13個城市,它們距各自的省會城市均在200公里以上,接受本省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都有一定困難。而邯鄲正位于這些省際邊緣城市的地理中心和交通中心。換個角度看,邯鄲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是東西南北經濟對流的中轉站和交會點,對承東啟西、聯南貫北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
思路一變天地寬,邯鄲區位從“中心的邊緣”變為“邊緣的中心”。除了在四省交界13個城市中經濟總量排名第一這個硬指標,今天的邯鄲對打造四省交界區域經濟中心、冀南中心城市和冀中南重要增長極的目標擁有了更多自信。一方面,隨著邯鄲城市規模的合理有序擴張和內在吸引力的不斷提升,其優勢產業積聚、擴散和示范功能日益增強,帶動了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另一方面,邯鄲市是該區域惟一具有鐵路交叉、公路交會、高速縱橫、機場通航的立體式交通樞紐城;邯長、邯濟、邯黃鐵路的改建和新建,使邯鄲經由黃驊港搭建起國際貨運的快速通道。
借此機遇,邯鄲正著力建設四省交界地區最大的商貿物流中心城市。在邯鄲國際陸港物流園區,辦公室主任石衛國說,他們將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集綜合物流、倉儲加工、中心商務等功能于一體的臨港產業新城,服務于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到2013年,物流業增加值爭取達到300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8%以上。
10月20日,河北省政府審議通過《冀南現代裝備制造新區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批準成立邯鄲冀南新區。在邯鄲市委、市政府12月1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郭大建表示,開發建設冀南新區,打造繼唐山曹妃甸、滄州渤海新區之后的河北省新的經濟增長極,是邯鄲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戰略選擇;有利于優化河北省重大生產力布局,推進冀東、冀中、冀南3大區域協調發展;更是提升冀南地區尤其是邯鄲區域樞紐和中心地位的重大舉措。
在嶄新的時空坐標上,一個更有實力、活力和魅力的新邯鄲形象越來越清晰。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